对话:古巧丽 马春霞
问题:对于家长在微信群里发“鸡汤”被班主任踢出微信群的现象,你怎么看?你是怎样处理微信群中的负面信息的?
古巧利:微信群是班级自建交流群,理论上可以畅所欲言随意聊天。可是有的家长不分时间、事无巨细地“@”老师,老师感觉随时都在上班,有的家长在微信群里发“鸡汤”,家长觉得教育孩子不能给孩子太大压力,班主任老师觉得这是影射自己给孩子造成了太大压力,不是正能量。家长和老师各自的感受不一样,理解角度不同从而引发误解,灰暗了双方的心情,我觉得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不能“一踢了之”。
马春霞:我特别同意古老师的意见,不能一踢了之,毕竟他的孩子还是班级一员。作为班主任,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家长,为了防范于未然,我觉得我们在建群初期就应该有所规定,让家长明白我们建立微信群的目的是什么?我们的交流沟通的原则是什么?每接一个新班,在和家长见面的第一次家长会上我都会征求家长们的意见,让家长填一个问卷调查,1.你希望在微信群里看到什么内容?,作业布置、班级动态、了解学校开展的活动?如果老师发布班级动态,愿不愿让您的孩子的照片或者名字出现在微信群里。这个问卷调查其实就是让家长明白我们的微信群是干什么的,在讨论后老师手拟群规,举手表决通过,我们班的群规是这样的:家校合力,让每一个天使在爸爸妈妈的见证下更优秀的成长,特建此群。本群为方便老师通知学校事务、班级整体情况反馈及班集体事务商讨而建,为了孩子的成长,构建和谐的班级氛围,特制定以下群规:1、请不要发与学生学习无关的内容。2.不发任何广告。3、不在群里讨论孩子个性问题,有问题或反馈可与副班主任或班主任私聊。4、语言文明,具有正能量,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共同进步。能够体现我们班级家长整体的高素质。5、午休及晚上九点半后,如没有要通知全体同学的紧急事务,请尽量保持群安静。
古巧利:虽然定了规矩,但有时家长还是会一时冲动发牢骚。这时我们既要表示理解,又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告诉家长,以后有意见可以私下向老师反应,老师会努力想办法解决,不要在微信群里发布可能引起群体效应的信息。例如:我们平常使用小奖章评价激励。班级评选出优胜者和进步之星,学校进行表彰并奖励书籍。两个月后,几个家长在微信群里发牢骚:我孩子也得了不少奖章,没有得到奖励,这极大地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我及时地进行情况说明:我先出示了我们班的评选办法,然后公布了优胜者获得的奖章个数以及进步之星环比上月增加的奖章数,问各位家长,有没有超出这个数字而没有被评上的。群里沉默了。我接着说:“奖励书籍本身就是激励孩子们努力争取的,不是人人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下个月我将对获得一百个奖章以上而没有获得学校奖励的学生每人奖励一个笔记本(我给孩子们买)”家长们纷纷表示这个钱不能老师出!几十块钱能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努力后的满足,我愿意!事情得到了妥善解决,有意见的家长也表示以后会注意反应问题的渠道。如果“一踢了之”会使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甚至会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
马春霞: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对老师处理的事情不太满意,就在群里质问老师,虽然都通过比较缓和的方式处理了,但总有两个人在大街上吵架被人围观的感觉,所以在接新班时我总是在班里安排两位同学为副班主任,帮助老师收集同学之间存在的问题,能解释说明的就解决,不能解释说明的就及时转交到老师这里处理,每次老师处理问题后都叮嘱小副班主任去询问当事人对问题处理的满意度,避免孩子带着委屈回家,造成家长的误解。在家长群,寻找热心班级事务的,有一定沟通能力,又看问题站的角度比较高,能提出建设性意见的家长和老师一起管理微信群,避免家长的委屈和不满在群里发泄时,老师忙没及时回复引起更大的误解,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家长沟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问题:建立家长微信群在家校沟通中具有哪些优势?怎样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古巧利:微信群作为新时期的一个主要交流媒介,已然成为人们沟通交流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微信群在生活中方便了老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家长与家长间的联系。微信群有利于良好家校关系的建立,打破工作时间、空间的制约和家校之间的界限,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实现家校联系的互联互通和无缝对接,让家校联系更紧密。
古巧利:我觉得可以通过分享,让微信群成为引领家长掌握正确教育方法的桥梁。我把教育方法以晚安分享的方式发到微信群,让家长学习教育方法。对于教育孩子方面做得好的家长,我会把其良好的方法与所有家长共同分享引领其他家长;可以通过沟通,来引领家长如何辅导孩子。很多家长都会说:“老师,上课多提问提问我家孩子吧!”我在微信群里与家长沟通:每个孩子都乐于展示自己,但这都要建立在充分的预习上,预习充分了,孩子做到了胸有成竹,就会大胆地展示自己。从而调动家长配合指导孩子预习。每次的沟通,我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内容力求具体、针对性强,对家长有引领作用。在引领过程中,我总是以和气的态度,以表扬鼓励为主,从不当众指责、批评。在和谐的互动交流中,引领家长辅导孩子。
马春霞:微信传送图片和视屏的快捷,让远在校园外的家长随时随地都能了解到孩子在校的表现。比如我们学校开展的有课前三分钟演讲,孩子在家试讲的时候家长看到了,可在面对那么多同学和老师时讲的怎么样?就非常希望能看到,但又不能到校,老师把孩子们的演讲视频发到家长群里,对当日演讲的孩子来说是一种鼓励和表扬,对其他正准备演讲的孩子来说是一种示范和引领。还有我们每个学校应该开展的有很多活动,我们可以通过微信群把孩子们的动态发给家长,让家长了解到学校的用心,老师的辛苦,对学校和我们都起到一种宣传作用。
问题:建立家长微信群之初,我们应该注意并做好哪些事情?
古巧利: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班主任,打铁还得自身硬,要修炼好自身的道德品行,做到一视同仁,在微信群里处理任何事都做到对事不对人。不管这件事牵涉到谁的孩子,不管这个孩子是学习好,还是学习差。做到处理问题时,从家长的角度去理解,从孩子的角度去关心,从互相理解的角度去思考,用全部的诚意去化解,用商量的语气去规劝,相信即使家长有怨气也是“拳头打在棉花上”,会慢慢平息怨气的。
古巧利:建立微信群之初,我总是通过积极地心理暗示,为群里以后充满正能量打好基础。我在建群之初的家长会上说过这样一段话:每当想起大家对班级工作的支持,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我们班孩子从家里搬来花草妆点教室,带来的花最漂亮,最耀眼。虽然有的花已经慢慢凋谢,可你们对我工作的支持之花依然开在我心里,依然那么美丽。我相信我们微信群里的言论也会如文竹的清宁,绿萝的盎然,小花的恬淡婉约,而不是这些仙人掌的凌厉刺人,我擦窗户时,它还扎了我一下,现在还生生的疼呢!家长们大都心领神会,哦!微信群是发表、传播正能量的地方啊!其次,向家长展示教师风采,让家长充分信任教师处理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亲其师,信其道,对于家长来说,打心里信服老师了,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更容易得到家长的理解和认同。我们班的任课教师把我获得河南省“最具智慧力班主任”的好消息告诉了家长,我把我们校长超前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讲给家长听,并客观公正地赞美我们的任课教师。这样,学生家长在微信群里发布对学校、老师的负面信息的几率大幅度降低。
马春霞:家长了解学校主要是从老师这里获得信息,如果家长能对学校满意,那就会对老师充满信心,我们学校对外宣传有两个大的窗口,一个是学校公众号,一个是校报《幸福家园》,每次学校公众号发文,我都会在群里把链接发给他们,把我们的报纸通过孩子带给家长,让家长了解我们的工作。我还会把教育孩子好的公众号推荐给家长,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让家长都成长为新时代的家长。通过微信群这个桥梁的搭建,家长对学校是满意的,对老师的配置也是满意的,满意是信任的开始,也是良好沟通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