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冒着可能下大雨的风险全家一起去看《头脑特工队2》,没想到这个电影竟然意外的特别适合我们一家。我不是一个喜欢剧透的人,所以对于电影内容一无所知。进了电影院,屁股还没坐热,我家壮哥就看见他同学,一抬屁股和他同学坐一起了,就剩下我和他爹全程零交流的看完整部电影。
这部电影具体剧情等大家自己去电影院看了就知道了,主要是讲青春期的娃面对的各种挑战以及情绪变化,就是特别适合我家青春期的壮哥和即将被青春期刺激提前步入更年期的我。就这样一部动画片,也能让我潸然泪下,可能这也是更年期即将到来的表现吧,多愁善感的我啊。当“焦焦”为了让莱莉成功进入冰球校队,最后几近疯狂的失去控制。莱莉被罚下场的2分钟,紧张的一直癫脚,流泪,痛苦,纠结,心跳的快蹦出来了,用手捂着心脏(让我想我这几天羽毛球小将的那个事情),当时我就想过去抱抱她,一边是“我很棒”,一边是“我不行”,莱莉已经处在情绪崩溃的边缘了。就在这个时候所有的情绪一起拥抱了即将破裂的莱莉的“意识”,那一刹我流泪了,如果所有即将崩溃的孩子或者大人,在那么一个边界点的时候,能有人拉她一把,过去抱抱她,很多悲剧也都不会发生了吧。
还有一个感触就是觉得失控的“焦焦”,就是我们现在部分家长的形象代言人(包括我在内)。身处现在这个时代,有不焦虑的家长,但是很少很少。大部分的家长或多或少的都焦虑都担心,杞人忧天的脑补各种还未发生的场景。娃成绩上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就开始无限放大其结果,以过来人的角度看问题,生怕一步错步步错,然后我们的口头语就是“你再这样下去就完了,以后去搬砖?问题你还没这个体力,去蓝翔技校?学厨师也很累。”就是在情绪制高点上我们家长啥废话都能蹦出来,特别是娃发成绩的那几天,就是易燃易爆体本体。这几天就是期末考试出成绩的好日子,也是引发家长焦躁情绪的最佳时间点。剧中被“焦焦”控制了的莱莉,变得功利,激进,她讨好迎合,虚伪做作,做不喜欢的事,说违心的话,自私利己。但是这不是真正的莱莉啊,失去自我的莱莉即便进入校队,她能快乐?就像孩子如果真的按照我们的意愿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即便成功了,他快乐?就好像之前看小视频,忘了哪个省的高考状元,多年以后采访他,他最后悔的事情是说听从父母的意愿报了自己不喜欢的计算机专业,而放弃了去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遗憾写满全脸,不知道他的青春谁给他买单,这种错过也许是一辈子的遗憾吧。当然父母高瞻远瞩肯定选择的专业特别适合就业或未来发展,问题是孩子的人生是他的啊,有一些遗憾会在他们能做或者可以做选择的时候弥补回来,到时候就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代价了啊…….
最近老母亲我也各种焦虑,关键焦虑完了还没有解决办法。对比之下,娃心态甚好,考试不考试一个样,周六日两天下午雷打不动的午睡2小时,就这爱睡觉的劲儿是真遗传他的亲妈。周一周二考试,周一接他的时候,老远看见娃喜滋滋的,而且第一句话“妈妈,这次考试,易如反掌”。我真的,如果不是自己亲生的,听完这句话真的觉得我家就是个学霸,自己亲生的,几斤几两甚至从几次过往的历史事件中推断他这个预估成绩的能力很一般,总之只要成绩不发,他亲妈就能乐在云端之上。成绩一发,直接脸着地,摔个稀烂。今天看完这个电影,作为老母亲的我也有收获,就是好的不好的情绪都要接纳,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包括我们这一代老母亲,接纳孩子的情绪,也接纳自己的情绪。经常有各种专家教育我们,妈妈要温柔且坚定,保持情绪稳定,哪有那么多稳定?我们又不是出家人,面对熊孩子的成长,面对工作的压力,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谁还没个脾气,不要过度压抑自己的情绪,该爆就爆吧,发泄出来比憋在心里强,但是我们应该慢慢学习调节情绪,不要发生剧中焦焦失控的那种状态,这个学习我想也是终身的一种学习吧。
剧中莱莉在青春期所面临的困惑、挣扎和选择,是每一个青少年都会面临的挑战。我家壮哥最近经常会说“我现在青春期哈,你注意一下哈,另外我已经看了青春期心理学,你不用给我讲大道理。”就是什么话都让他说了的感觉。而青春期的他也在慢慢学习独立、学习如何面对挫折、学习如何高效学习(好像还没找到路径)。我现在很期待他的对于学习的顿悟,对于学业我现在已经不得不(have to )放弃,既然实质上帮不到人家,至少别拖后腿吧,别再形成情绪对抗,让他能顺利平稳的度过他的青春期,我也能脚踏实地的度过我的更年期,如此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