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和老同学相聚,彼此诉说近几年的境遇和家庭生活,同学说到最多的就是婆媳矛盾,可能因为婆婆早年丧夫,一人独自带三个儿子,相对独立且强势,所以对儿媳妇有一定的掌控欲。同学时常想着婆婆的不易要好好孝敬老人,而每每因婆婆的一些言行举止导致对婆婆的关爱变味,关心变干预,从而激发矛盾,对婆媳矛盾感到无解。
通过同学的经历让我想到【非暴力沟通】第五章,面对他人发出的负面信息时,我们可以选择四种不同的方式来接收:第一种选择是指责自己,将错误归咎到自己的身上。第二种选择是指责对方,将错误归咎到对方身上。第三种选择是关注我们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第四种选择是关注对方想表达的感受和需要。
显然同学家的婆媳矛盾处理方式目前处于第二种选择,彼此指责对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而没有上升到第三和第四种选择,他人的言行举止确实会激发我们的感受,但是这些感受更多的是来自我们如何看待他人言行举止及我们当时的需要和期待。
如果我们都能更多的关注自己的需要、愿望 、期待,不再指责他人,而是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并且进一步的了解对方想要什么?她有什么需要,期待未能得到满足。将感受和需要相连,对方就易做出善意的回应。
为了让我们对自身感受有更清晰的表达,我们可以经常这样讲:看到/听到……我感到……因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