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
能看到我这篇文章的应该都已经是上了大学的同学吧,我想郑重其事地问你们一个问题,当初填写志愿的时候,你的父母是否尊重了你的意见,填写了你想去的学校?还是当初的你还没有很明确的思想,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上大学,父母为你写好了志愿呢?
作者我大概是介于两者之间吧,有着自己不愿意学的专业,却没有明确的非常想去的学校。虽然我的父亲,从小就教育我要有主见,不能随波逐流,但对于选择学校这种大事儿,我还是不能勇敢的做出选择。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我父亲斩钉截铁的对我说:你选择的学校最好是在北京!这是父亲唯一的要求。其实,我的成绩如果留在北京只能上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但是如果能够选择外地,也可以选择一个一本类的学校了。
我不能理解
我想不通,一直望女成凤的父亲,为什么如今宁愿让我留在二本,却不为了我的将来,让我选择远离家乡的外地呢?
上了大学之后,我的同学有很多从外地过来的人,宿舍四个人,其中有一个从山西过来的宝宝,还有一个从浙江过来的宝宝。
很巧合的是,昨天晚上,他们俩都很可怜的发烧了。
你可以试想一下,对于一个刚刚离开家的人,生病难受的时候该是如何想回到父母的身边无论他们是埋怨你生病也好,悉心照顾你也罢,他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
WL(山西宝宝)满脸通红的回到宿舍,气喘的频率也很奇怪“思思,我好像旧病复发了”这一句话,我听的难受,他几乎断断续续的无法完整地说出自己叫什么了。她是一个非常努力认真学习的人,大概是像小说中那种背负着全村人希望的人吧。
我赶忙起身,想问问我可以帮助她些什么,可是他说的“土方法”我简直是无从下手,你能想象到治疗这个病需要我将他身上的血聚到手指上,然后拿针扎他的手指,直到她出血么!虽然我不敢,但看着她快要无法呼吸的样子,我还是鼓起勇气,按照她所说的样子做了。尽管按照他的要求做了,但还是无法缓解他的难受。她躺在床上,呜咽的哭了出来,仿佛要将这从大一开学所有的痛苦倾诉给我。我默默地听着她诉说着家中的烦恼和学校的痛苦,我竟没有发现,在这样一个充满笑容的背后,竟然有着这么多烦恼。
她跟我说:谁会把痛苦写在脸上呢
是啊,谁会把痛苦写在脸上呢。说着说着,她想到了他的父母,这可能是所有人在难过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事情吧。她说着他的父亲在深夜送高烧的她去医院、她说着她的妈妈省吃俭用供他上学、她说着她怀念的一切 ,甚至她幼儿时父母照顾他的场景。
听到这,不得不让我想到我的父母。全天下的爸爸妈妈哪一个不是可以为了自己的孩子牺牲一切呢?我还记得我的妈妈说她愿意替我生病,愿意为我做一切我不想做的事情,我还记得我的爸爸说,在外面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回家找他,他永远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我想,这可能就是我父母不愿意让我去异国他乡念书学习的原因吧。
他们渐渐不会让我更努力的做出一番成就,更多的是希望我能健健康康的陪在他们身边,我们长大了,他们也渐渐老了。写到这里,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更感人肺腑的话可以说,但我已经泪流满面了。
这一辈子,有你有我,你陪着我长大,我陪着你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