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9日。
由于学校的一些特殊情况,所以还需要我们在这里继续代课,我忽然能感受到,能再见到我的他们表现出一副惊讶与惊喜的表情,课堂的氛围好像在我还没开口就已经变得很好。
我习惯性地在讲课之前和他们闲聊一下,比如说“你们刚刚上了什么课?”“你们见到陈老师回来了吗?……讲一些关于他们自己的事情,他们就会喜欢开口回应,于是让他们在聊天这种轻松的状态进入新课的学习,才不至于课堂太沉闷。
本节课属于免疫调节的第三课时了,原本免疫调节计划的课时是两个课时,但由于前两个课时强调的重点比较多,而且想拓展的内容也比较多,所以需要用到第三课时把剩下没讲完的知识点讲完,剩余时间就讲练习,因此这节课的时间是非常宽松的,也正是达到教学情感目标的关键时期。
紧接着上一节课的内容就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喂乳,当我问起他们看到这些传播途径会想到什么的时候,一些学生会积极回应着他所看过一个新闻是说有个艾滋病病人在街上用针筒把自己的血打到别人身上,顺着这个趋势,我先是解释了这个人把自己的血打到别人身上就是一种血液传播途径,然后开始分析这个人的做法:这个患者得了艾滋病可能因为受到社会的一些歧视从而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障碍,导致了他做出了一些不正当的行为,一方面,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会恶化这种现状,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艾滋病患者也有很多是很无辜地被传染的,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应该带有歧视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另外,举了一个类似的案例,就是一些艾滋病患者会把自己的血液沾在图钉上然后放在凳子上去感染别人,所以我们平时生活中也应该要注意这些小细节。最后巩固了一下“血液传播”,提醒他们在生活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比如献血应该要寻找正确的途径,拔牙应该要到正规的医院等等。
当说到“性接触”这个词时,明显就会感觉到有股不对劲的气息。他们一副好奇的样子却没有表达出好奇的语言,想知道却又不敢问,于是我就顺着这个趋势问了一句:“这个性接触传播途径你们想到了什么”,我居然从他们窃窃私语当中听到了“嫖娼”这个词,于是就把这个词抓出来说:“我听到有同学说‘嫖娼’”,在说之前我也能设想到这个词必定会引起学生们强烈的反应,果然不出所料,同学们瞬间哄然大笑,我也表现出一副懵逼的样子,说:“这,这个词都想出来了,看来你们还是蛮懂的。”
于是回到原理,开始给他们讲解嫖娼容易得艾滋病的原因。
然后说到避免性接触传播疾病的时候,我竟听到有学生说出“TT”一词,我当时更是懵逼,反应了几秒钟才知道是“套套”的意思,于是也把这个词抓出来说:“我刚刚居然听到有同学说‘TT’,我一脸懵逼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这是什么意思,然后才突然想起来这是‘套套’的意思……”
学生们听了之后更是哄堂大笑,课堂的氛围更是一片活跃,于是我在他们躁动不安的情绪下严肃地讲解了在性接触的过程中安全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感染疾病,同时也强调了安全套的重要性。
最后科普了一下现在“男男”的社会现状,是感染艾滋病的一个很大的原因,他们更是躁动,又好奇又闹哄却又会突然安静下来认真听。
这么可爱的他们,突然就让我笑了起来,这样讲着聊着,突然就觉得我们之间的距离真的很近。
这种自然而然的聊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情感教育的目标,同时也发现了学生们真的很喜欢听到一些生活化的知识,并且表现出非常积极的反应。这样的课真的越上越轻松,同时你也会感觉到和学生已经慢慢形成一种默契,双方都处于一种享受课堂的状态,我想,这也是因为我开始喜欢来上课的原因吧。
后来回顾上一节课说到的“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是否会传染艾滋病,我问同学们有没有去搜索一些资料的。结果出乎意料,真的有学生去搜集的相关资料,并且有了挺好的解释。
于是我就开始给学生解释这种途径为什么不会传染艾滋病。
“首先,蚊子叮咬人体的时候,它不是把它吸的血注入人体,而是将自己唾液注入人体内,所以它吸到的血不会到另外一个人身体内……”
我还没说完,学生们就激动地说“但是……”
我也没等他们说完,就立刻又说“但是!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它的习惯可能也会沾有一些血啊?”
学生们听到我说出了他们的问题,很同意地拼命点头,期待着我的答案。
“因为蚊子叮咬人体的时候,它吸的那么一丁点血里面,只有非产非常少的HIV病毒,这么少相当于没有的量,是不足以导致艾滋病的……”
学生依旧是还没等我说完,就很激动地说“但是……”
我依旧也是还没等他们说完,就说:“但是!但是!好!稍安勿躁!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你们肯定是在想‘那蚊子可以来回叮多几次就可能达到一定量了呀’是不是?”
于是他们都笑了,知道我又看穿了他们,才肯安静下来听我说。
“老师查了相关资料,如果偏要按这种情况来说的话,这只蚊子在HIV病人和正常人之间至少要来回叮咬2300次,是2300次!才可能达到足够的量,但你想想!蚊子会有那么聪明一直在同样的两个人身上来回叮吗?好!就算它真的那么聪明!那么!它可以活到2300次!才可能达到足够的量,但你想想!蚊子会有那么聪明一直在同样的两个人身上来回叮吗?好!就算它真的那么聪明!那么!它可以活到2300次吗?别说2300次了,估计它叮了两三次,就被你拍死了……”
学生们哄堂大笑,乐此不疲,对这个答案十分满意,再也没有说“但是”了。我们这样一来一回的交流,真的感觉是在聊天,而不是在上课,轻松之余又能学到东西。
在这慢慢摸索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我早已找到了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