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日早上7点35分,我睡在家里软糯的床上,哭着从梦中醒来,梦里我最亲近的人走了。
时隔一个多月没回家,我的心里有些愧疚。头脑咚咚咚地自我敲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你要多回家陪陪爸妈。可双脚却忍不住哒哒哒地往外跑,新鲜的人,新鲜的事物,新鲜的体验,新鲜的刺激,太爽了!这大概就是年轻的感觉?
难得回家,我又在厨房里瞎捣鼓,接二连三做了四盘花生酥,做酥饼的技艺长进了不少,体重也「长进」了不少,你们说我该哭还是笑。
上周我减少了在头马的社交,一来为了恢复赛后的元气;二来借机好好给自己充电。傍晚洗完澡,搬一张小板凳,坐在小阳台门边,捧起《红楼梦》,凉爽的晚风不经意地闯进来,别提有多惬意了。
起初被《红楼梦》吸引,要追溯到初中,当时纯粹是因为宝黛的爱情故事。
初中的时候,我读了无数遍书籍梗概、评论,从别人的口中,了解到这是一部爱情小说,宝黛爱情是天作之合,而薛宝钗是美好爱情中的绊脚石(小三)。
虽然没读几个章回,但我一口气把《好了歌》和《葬花吟》都背了下来,而且摘录了很多金句,仅仅觉得,好扎心(不明觉厉)的人生哲理,好美的诗词!(现在想起来,初中的背书能力真是杠杠的)。
我甚至为林黛玉写了一篇征文《取暖》,一副「历经沧桑,阅遍人世」,「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嘴脸,鼓励她要重拾温暖的柴火。
大学捧起《红楼梦》,这套书的重量压在了心头,我诚惶诚恐,读的时候认真地划出每一个人物名字,写在草稿纸上,时不时往前翻看,严谨地梳理人物关系,生怕自己「乱攀亲戚」。但读了十几回后,人物关系图被我抛在脑后,拨开了关系的迷雾,故事人物跃然纸上,活灵活现,根本停不下来。
宝玉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当时选修课的老师让我们用《红楼梦》人物的口吻发朋友圈,我特别喜欢宝玉发疯那段,于是发了一条「梦里人」可见的朋友圈。
工作后再次捧起《红楼梦》,心情轻松了不少。之前跟她打过交道,如今有种老朋友再见面的感觉。这次,我读得很慢很慢,一个字一个字地入脑,甚至读出来。没有了探求情节的好奇心,但我并不觉得无聊,因为它实在是太美了。
《红楼梦》的文字干净利落,精准到位,字字传神。好比刘姥姥进荣国府一回,刘姥姥不敢进荣府大门「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如果是我,我可能会写「挪」到角门前,仅仅只是强调了一种移动的状态,但「蹭」字写出来的犹豫、害怕、紧张,让整个人物都活出来了。
书中说理总是点到为止,言简意赅。「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读到这里,我仿佛吃了当头一棒,「求全之毁,不虞之隙」是多少亲密关系中的「玄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本书里有太多有趣的语言了。
同时,我还在读《与神对话》。
目前为止,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是:自由。所谓的「神」其实是我们自己,与「神」对话,其实是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书里说,我们要感恩和祝福一切,不论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是优是劣。阴阳相生,善恶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恶」,我们就不能认识「善」。在体验美好的过程中,「恶」也是必须存在的一部分,所以没有必要批判它,攻击它,甚至摧毁它,没有了它,宇宙不完整,人生便失去了选择「善」的可能。
如果你现在正处于情绪低谷,如果你对生活有点消极,不妨打开起这本书。
说的话越多,写的文字越多,我越感觉到自己的「底料」贫瘠,「火候」不足,还是要多给自己充充电才行。「年轻」的感觉大概就是,求知的欲望,尝试的勇气,折腾的精力,恰好都有。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收到了一则好消息,分享给大家,快乐加倍!
了解更多我的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