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孟祥志
图片©/孟祥志
昨天妹妹来我家玩,刚来一会儿,她在我们的群里发了一张“幼升小八天集训营”,让我老婆关注下:
我有点不高兴。停下手中的事情,跟老婆妹妹讲:以后不要给我老婆发这种东西。语气很严肃。
气氛有些尴尬,我忙解释道:“乐乐(妹妹家宝宝)刚刚九个月,我们家宝宝还在读小班,你发个“幼升小集训营”,知道你是好意,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我们最近为这个一直在争吵。你姐姐已经很焦虑,不要再发这些了。
“提前准备,加速超车”,“你的梦想从这里开始”。
不准备,你就要被别人超车了。不参加,我家娃就没有有梦想了。
我了解我的老婆,看到这种文案,“亲妈”们都着急。
儿子玩得最好的朋友,在上一个美术班,一周三次的英语课,一周一次乐高课。
老婆同事的娃,周六上午、下午,周日上午、下午全部在辅导班。
同小区里一个朋友的孩子,已经可以英语简单交流了。
而我家宝宝呢?
体育辅导班,没有。
音乐辅导班,没有。
美术辅导班,没有。
英语辅导班,没有。
现在只是上了一个一周一次的乐高积木课。
老婆很焦虑:儿子已经四岁多了,但是辅导班上的太少。看看人家的孩子,阿勋要输在起跑线上了呀。
年前老婆安排我“迅速开始试听体育课、英语课,调研一下幼儿编程,过了年要抓紧上起来了。钱上面,今年收入的10%要投入在辅导班上,务必花掉!”
我开始带儿子上各种试听课。
事情并不顺利。
儿子很害羞,不乐于接纳新的环境。试听课预约,我都强调尽量安排在上午,儿子上午兴致高,下午睡觉时间去试听是不会去的。
就算是上午,一跟儿子讲要去试听,他就开始抹眼泪:爸爸我不想去……
各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还是不去。
最终以“去了,会有肯德基加玩具;不去,妈妈会很生气。”这种威逼加利诱的方式,才能好不容易地去试听一次。
以为万事大吉了吗?这只是开始!
去的一路上会碎碎念:“我不要上,我不要上……”
到了辅导班门口就大哭“爸爸妈妈,我要回家,我不进去……”
……
试听失败几次,老婆烦躁就加重几分。
两周前的英语课试听,我们一起去的。好不容易哄儿子进教室,辅导班的老师开始跟我老婆聊天:
小朋友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就不能由着他们在家玩。什么都不学,是成不了材的。要是什么都听小孩的,小孩还不天天在家看动画片?小孩就是要管的!
你们家孩子都已经上小班了,才来试听,太晚了!一般都是幼儿园前进来的,你们要现在开始每周来两次,或许能跟上其他小朋友的进度。你们家小孩要是笨,就该笨鸟先飞。
看到那个一直哭的小宝宝吗?人家才两岁半,家长已经带来几次了。人家家长有觉悟,小孩不喜欢也得上,哭就让他哭,就不要让他出教室,上几次就好了嘛!
英语很重要,现在幼升小竞争多激烈你们家长知道吗?大家都在学,你家不学,你们幼升小就没有竞争力!你们在起跑线就已经输了!
听着辅导班老师的话,我突然很反感。我明白了为啥我老婆每一次试听完都心情更加烦躁。我老婆的焦虑或许正是来自于这些所谓的“教育顾问”。
英语试听课结束回家,我问儿子喜欢今天的英语课吗?
儿子说不喜欢。老婆脸色很难看。
我问老婆:“你说我们儿子笨吗?”
“不笨吧。”
“我们儿子不上辅导班,天天看动画片了吗?”
“那倒没有。”
“你啥时候学的英语啊?”
“初一吧。”
“那为什么你要儿子现在这么累,他才四岁啊……”
“你就惯着他,看他幼升小的时候,你哭都来不及!”
我跟老婆说,打住。
你现在太焦虑了。这样对儿子好吗?儿子每天看到妈妈为这些事情烦神,真的对他好吗?父母的焦虑会传染给儿子的。从开始试听开始,儿子一直都心事重重的样子!
儿子刚四岁,一次又一次的试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击,对他真的好吗?
我不是专业育儿专家,但是对于我儿子,我觉得我比辅导班的教育顾问更了解。
我不觉得我儿子笨,相反,我觉得他很聪明。他专注力很好,拼积木可以一个人拼两个小时。我不觉得他比别人差。
他适应的慢,我觉得也不是问题。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不喜欢讲话,我的理解是一种自我保护,我小时候也是这样子的。每一个人发育都有先后,谁说我儿子一定就落后了?
初一我开始学习英语的,现在在外企工作,日常沟通也没有问题。起跑线落后又怎样?
还有,我希望孩子将来是什么样子的呢?
我希望的是他将来能够为社会有所贡献,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在喜欢的工作中获得报酬。而不是像我们的父辈,像我们这一辈,为了糊口,辛勤工作,甚至很多人是干一行、恨一行。我希望帮他找到爱好。
这是一个到处都在比的世界,我小时候经受了“比”的痛苦。我希望对他的比较能少一点。
我不想让他感觉到挫败感。甚至因为试听,而丧失对英语的兴趣,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我希望他有什么能力呢?
我希望的是他能会学习,更希望他能爱学习。现在他不喜欢。辅导班更多的是在打击他的积极性。
我希望的是他能保持他的专注力。我相信他只要专注于一个东西,心无旁骛,学任何东西,都会很快,并且能学好。
在我理想中的育儿,是什么样子呢?
不焦虑育儿。父母必须要维持家庭宽松、愉悦、自信与信任的环境。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跟父母整天焦虑、整天吼的要环境要好的多。
关注孩子兴趣的育儿。如果孩子有语言天赋,那么会很高兴去学习英语。那么就要高标准的让他去学习。如果孩子有运动的天赋,那么体育课肯定喜欢,培养一个专业足球运动员,可能现在就要开始。要倾斜教育资源到感兴趣的方面。而不是资源一把撒开,感兴趣不感兴趣一起学。
父母“极大关注度”的陪伴育儿。父母的关爱,孩子能感受的到。父母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多多陪伴,孩子能感受到。与孩子一起玩,一起笑,一起成长,孩子能感受到。
如果我做到了这些,“幼升小”不行,那不行又如何?
想起两个故事,作为结尾。
一个是在知乎上看到的评论,说现在的“笨妈妈”有两种:
一种是笨鸟先飞,自己去补习知识,提升自己。
一种是笨鸟不飞,生个小鸟,然后告诉小鸟,你快点飞,快点。
另一个事情,是说中国数学奥赛失利,教练批评说:中国的奥赛辅导班,间接导致了中国数学奥赛的失利。为什么呢?因为中国各种奥赛班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所以会想尽办法让家长带孩子来上,即使你没有数学的天赋。而这恰恰淹没了众多数学天才的成长,让他们无法脱颖而出。
其实,可能我们的数学天才拿时间去补英语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资源清晰的到数学上。或许,现在很多无良辅导班,一边收着中产阶级的智商税,一边在毒害着我们的下一代。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比赛,抢跑冲刺前一百米的人,不一定最终会赢。也有可能,是一种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