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华
前言摘要:前面已经说过,我和现实关系紧张,说得严重一些,我一直是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 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感悟:正因作者的前序写得与众不同而又格外深刻、真挚,激起了我极大的阅读兴趣。“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我想,在读这本书中,我会体会到社会的冰冷残酷,会体会到人性原本的弱点 但最重要的,我想最后我一定可以像作者说的那样,如同亲历过这一切的苦难与波折,而后获得对一切事物的新理解,从而超然洒脱,达到内心的高尚。
内容简介: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富贵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 ,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经典语句:1、抬担架的都猫着腰,跑到我们近前找一块空地,喊一、二、三,喊到三时将担架一翻,倒垃圾似的将伤号扔到地上就不管了。
2、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
3、我知道他不会和我拼命了,可他说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脑袋掉不下来,倒是疼得死去活来。
4、女人啊,性子上来了什么事都干,什么话都说。
5、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是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
6、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7、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
8、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9、俗话说是笨鸟先飞,我还得笨鸟多飞。
19你的命是爹娘给的,你不要命了也得先去问问他们。
10、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11、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12、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13、一个人对世界基本的图像就是在童年时建立起来的,以后长大成人和历经生活后逐渐老去,所能做的只是对这基本图像做一些局部修改,而它的根本是无法改动的。当然有些人修改的多一些,另一些人会修改的少一些。
读后感:说实话,像这样认认真真的读完一本书对于我来说挺难的,我不喜欢读书,所以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也就少的可怜。上了大学之后,发现读书对我们来说有很大的益处,至少脑袋里有东西。所以,在自己想读书的时候就会尽可能的多看多记。余华的这本《活着》比较简短,内容也是以故事为主线,看起来更加有趣,也让人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读完之后我的感觉是比较沉重的,也更加感觉自己生活在新时代是多么的幸福。“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故事里一一死去”。这是看完余华的《活着》之后,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句话。因为远离那些动荡的年月,因为并未真正有过艰难和困顿,这个故事让年轻的我们不禁有些战栗。作为余华的代表作,《活着》无疑是成功而又深入人心的。他用一种平静甚至缓慢的方式,将人们在阅读可能存在的一个又一个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幻想逐个打碎。这样就会有一个结局:人们就对此书留下深刻了印象。因为阅读是一次心理的恐惧经历。
不得不说,余华是一个冷酷的作者。让我们跟随他的冰冷笔调,目睹少爷福贵的荒诞、破产和艰难:继而又假惺惺地给我们一点点美好的希望,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让某些时刻有了温情脉脉,有了简陋的欢乐。然而就在我们以为噩梦不再萦绕他们的时候,余华丝毫没有犹疑,他铁青着脸让自己的角色们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毫无征兆,近乎残忍。平淡的语言,毫无矫饰地揭开一段段悲惨往事,让人不禁为之潸然。一切就像一个巨大的诅咒。女儿,妻子,女婿,外孙,最后福贵只剩下自己。和一头也叫做福贵的老牛。生活也渐渐地失去了意义,活着,仅仅是为了活着,带着那最后一丝丝的苍凉。
其实福贵只是千万人中的一个,渺小又平凡。他没有从这一辈子的悲剧里悟出什么生而为人的大道理,只是知道,无论多绝望,都要活着。福贵经历了那一代人民都必须经历的大事。国共内战、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等等,福贵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是余华通过福贵这个小人物,生动地清晰地反映了那一代人的悲哀,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悲欢离合,最后,仅仅是用最朴实的语言去诠释悲痛的神经,没有任何的埋 ,只能为了活着而活着。这就是中国人的忍耐,逆来顺受,从不过问困难和困境因何而生,别人的痛苦更是与己无关,只是佝偻起背来沉默着、卑微地接受一切轮到自己的命运。顺境中有种惶恐不安,这轻如蝼蚁的生命有什么资格幸运地获得命运的垂怜;逆境下反而更加踏实,仿佛生活本该如此。
生命本身或许不存在任何意义,如同大千世界的万物一样存在着,接受物竞天择的游戏规则,最后留存下来。如果硬是要加上一个存在的道理,也不是不可以。但生命,因为活着,才真正有了意义。福贵懂得生而为人的不易,所以愈加珍惜生命。他终其一生,没有做出什么经天纬地的大事供后人敬仰,到最后,只是揭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无论如何,都要活着。
中国有句古话: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生命的可贵,只有才即将失去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感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