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我们都是些奇奇怪怪的人

恰在世界读书日拿到这本书,当晚莫言携徐则臣、江南及虚拟偶像柳夜熙线上直播,主题就是本书,脑洞大开的《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峰值2500多万人同时在线,有一说一,这场的嘉宾组合,脑洞就挺大的。

都说长篇小说往往代表一个作家创作的最高成就,中短篇则更贴近作者本身。本书许多灵感、素材来自于莫言老师童年听到的故事、亲历的事,莫言老师亦深受他的老乡蒲松龄的影响。徐则臣老师说,民间故事是莫言先生的文学靠山。这本书虽然写的是妖、鬼、动物、奇谈,但还是在写人,建立于常识,建立于对现实生活深刻的观察和体验。

莫言先生以他的长篇闻名于世,他的短篇也写得实在好。

诺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说,如果在世界上给短篇小说排出前五名的话,莫言的应该进去。

阿城先生说莫言写鬼怪故事是一绝;鬼气稍弱,充满童趣。

这本书写得好,编得也好,是本很好读的书。

徐则臣和江南两位老师都说,这本书中最喜欢的文章是《怀抱鲜花的女人》;他们称这是莫言老师妙手偶得、连他自己都不可能再写出来的一个故事;莫言老师的知音,编辑钟恪民更称这是莫言最好的一篇小说。从莫言老师直播时的微表情来看,他自己对这个故事亦是相当满意,甚至有些自得。这篇确是写得好,美丽又诡异,悸动又窒息,回想起来不仅是难忘,还会唤起各种情感、生理上的感觉。

莫言老师自己提到了《木匠与黑狗》和《挂在杏树上的狼》。

《木匠与狗》是大宗师气派,内力精纯无比、招法羚羊挂角,“秀”得让人头皮发麻。

莫言老师说他外孙最喜欢的是《挂在杏树上的狼》。这篇充满童趣,用童话的方式写一个床头床尾的八卦,看完让人不由得嘴角向上,真美好。

以上几个故事我都爱,我还特别喜欢《藏宝图》、《翱翔》、《夜渔》、《秋水》。

《秋水》这篇写得和名字一样美,像音乐,像诗一样的语言,适合朗读,很有韵律。

写《藏宝图》和《月光斩》的时候莫言老师应该挺过嘴瘾的,尤其是《藏宝图》这篇可当相声听(读)。读完《藏宝图》我的感觉是,站在桌子外面逗哏的莫言老师扯了一整场云山雾罩又精彩纷呈的闲篇,在最后翻响了一个巧妙又漂亮的包袱,站在桌子里面的捧哏来了一句“去你的吧”。此时台下观众哄堂大笑,莫言老师带着满足的坏笑鞠上一躬,下场而去。

这本书编得真好,每个故事唤起的感觉不同,顺序精心排布下,让读者内心忽明忽暗,五味杂陈,一会傻笑、一会心酸、一会感动、一会惊惧、一会长叹。

莫言先生写长篇小说,写短篇小说,写旧体诗、写新体诗,写戏剧剧本、写影视剧本,他还写公众号。他说写长篇追求力量,短篇小说追求语言的优美和故事的象征意义,这两点本书都做到了,而且充满了让人上头的力量。个人认为读毕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丰富细节带来的沉浸感和对于人性的探讨和宽容。想象力、脑洞什么的,算是随书附赠。

想象力是载体,笔下人物是容器,莫言老师或戏谑或悲悯或感伤的把一个个具体、鲜活的人物,拧到充满张力的故事里,去挖掘人性中的幽微之处。歌德说,所有罪恶的念头我都有过,我只是没去做。人就是人。

本书的代序是《恐惧与希望》,说的就是那句歌词,我害怕鬼但鬼未伤我分毫,我不害怕人但人把我伤得遍体鳞伤。所以《翱翔》写得让人浩叹外也格外让人感动,哪怕被至亲出卖、被社会所不容,被各种力量加害,最后还被泼上一身狗血,也要试着用从来没用过的翅膀,奋起身来翱翔。

本书写了十八个故事,写了奇奇怪怪的动物、奇奇怪怪的人、奇奇怪怪的事,其实都是在写奇奇怪怪的我们自己。

另,因本书脑洞很大,天马行空,就有网友问莫言老师怎样保持想象力。

莫言老师说,多吃核桃和菠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