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听话啊,不然妈妈不爱你了。
乖乖的,不然奶奶不抱你了。
如果孩子就是不乖不听话呢?除了苦口婆心的冗长乏味的教条,还可以赠送一场气急败坏心狠手辣的揍屁股。
在父母从生理到心理的双重压迫之下,出格的孩子终于偃旗息鼓,从此学会一条法则:听话的孩子不挨揍,乖乖的孩子有糖吃。
哪怕所谓孩子的不乖只是想要在卧室墙上涂鸦,或者是将植物连根拔起想看下构造,甚至是不愿意和陌生人打招呼。
如果这些就能成为父母将孩子打上不乖标签的理由,那么反过来问,是不是身为父母的我们童年时代也是如出一辙,在我们的父辈无数遍的要听话当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今日没胆量没气概没担当没创新只有唠叨无趣的中年生涯?
无休止要求孩子事事听话的父母,大抵是没太多出息的。就是有,那么一点点出息也早就在他们童年时期刚刚萌芽状态被长辈惊恐万分地掐灭在萌芽状态。
2
叫你不要上学,你偏上?打!
叫你嫁人你不嫁?打!
叫你在家种地你非要出去打工?打!
叫你当老师你非要出去创业?打!
叫你不恋爱你非要撩女孩?打!
打掉的不仅仅是那一点想要出头的小胆量,更是一种能够世代相传的精神:这是一个不需要太乖的时代,太听话的孩子或许是合群的,融入大集体的,汇入主流的,但是另一个残酷的方面,优秀的孩子往往都是不怎么乖的,甚至是很不合群的。
学生时代老师厌恶,好学生害怕,家长要炸毛的一些所谓的后进渣子生,为何在成年之后可能会有更大的成就?
他们有独立的观点,特别的品味,另一个层次的精神世界,这归功于童年时期就开始无所畏惧野蛮生长的自我。
那段暗无天日从早到晚将自己钉死在某个固定座位上,听着压根像是火星语的课程,这让任何一个成年人都无法能忍受的事情,他们能够忍受几年甚至十几年。
伸手看不见阳光的日子中,他们一方面锻炼出极为强大的心理承压和吃苦耐劳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各种谩骂和打压中迅速发展自己的大脑,更加灵活处理除了课本知识之外的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3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说:某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会。
(成绩优异的孩子除了学习,可能什么都不会。呆头呆脑,不善言辞,害怕交际,缺乏审美,不会恋爱,甚至自私自利。)
在成年之后,不乖的孩子能在迅速地有些让人脑子错乱的社会潮流中审时度势,认清利弊,将长处发挥地神乎其神,短处隐藏地神人不觉。
反之,一直乖的不像样子的孩子要么完全被父母的思想奴化,20年后再出落得和父母并无二致,要么就学会了在隐忍中将自己的委屈和不满深深隐藏,谁也瞧不见闻不到,寻到合适的机会再砰地甩炸弹一样飞出来,炸的大家措手不及。
我们听了太多乖孩子一直听话在班级不吵不闹成绩优秀沉默寡言待人有礼貌,最后要么就是突然爆发做出出格之事,伤人伤己。
在所谓听话的美好面具之下,隐藏的是一种想反抗却又不敢反抗的弱小心灵,可怜又可悲。
4
反之,能够对父母的意见和专断提出反驳并且能够用足够充分的道理去加以说服,最终坚持己见,孤独且坚强及时走下去的孩子,必定会有厚积薄发的那一日。
坚守不要求孩子事事乖巧听话的父母,要么在自己的孩提时代受到的戕害太多太厚重,以至于不愿意再让类似的轮回在孩子的身上重演,要么就是全面而深彻地研究过符合现代社会的科学育儿学识。
不管是哪种,都无一例外具有相同特点:他们大抵是比较有出息的,即使不是物质上,最起码精神上已经走在很多父母的前列,不盲从,不服从,不卑从。
时代造就了一批不听话的父母以及更多不听话的孩子,作为被裹挟在中年潮流里的这批父母来说,与其想着如何绞尽脑汁让孩子听话,倒不如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脑子更灵活些,以便于更好在将来和孩子周旋,斗智斗勇。
唯有如此,方可和孩子一起在不乖中大步向前,不后悔过去。
不管你赞不赞成,你必须问自己一个问题:你能给孩子的,是孩子真正想要的,还是你自己最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