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一九四一年,上海。
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陆军进入了上海公共租界,孤岛时期结束了。上海笼罩在一片战争的阴云之下,没人知道战争何时会结束,会以何种方式结束,但如果连美国人都无法战胜日本,那么胜利的希望在哪里?
街上的人行色匆匆,几乎不做过多的停留。昔日繁华的国际都市如今已经末落了。虽然已经快到了农历新年,但街上看不到半点喜庆的气氛。没有张灯结彩,没有鞭炮烟花。无形的压抑气氛另所有人的心情都极为沉重。一阵萧瑟的冷风吹过,卷着街头巷尾的小贩的叫卖声,将那叫卖声送得很远很远。
除夕了,街上一个年轻人缓步走过,他戴着一副眼镜,斯斯文文的样子,一看就是个读书人,只是神色之间带着无尽的哀伤,不知是哀伤这个国家还是哀伤自己的家庭。他这般毫无目地的行走,没有方向,也没有目标,他不知道要去哪里,随便走一走或许可以让自己暂时忘了心中的伤痛。
日本兵开进租界时,他那体弱多病的妻子受到了惊吓,发了病,不久便撒手人寰,离他而去。妻子逝去的伤痛还没有抚平,他那个两岁多的小儿子也生病了。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由于经济上的拮据,他几乎连取暖用的煤球都买不起。自然也没钱为儿子抓上一副药。看着小儿子裹着单薄的旧棉被,小脸被冻得通红,小手小脚却是冰冷的。两岁的孩子已经会叫爸爸妈妈了,脏兮兮的小脸上时常会浮现出痛苦的表情,十分让人心痛。就在妻子去世的第四天,这个可怜的小生命也随着他的母亲一同去了。去了那个没有悲哀没有伤痛的世界。
书生还要工作,还要赚钱,他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照顾这个家了,没办法,他只能将四岁的大儿子送去育婴堂,但是就在前几天,他工作结束的时候,却被通知大儿子也死在了育婴堂,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就这样支离破碎了。
除夕夜,书生孤独的走在大街上,又冷又饿,完全是没有方向。但他还有思想,他还要同这个不公的世界宣战,向侵略者,向列强,向压在国人身上的苦难宣战。
路过闸北时,书生看见了一个卖花生的老人,在冷风中卖力的吆喝着。一篮子花生在寒冷的夜晚里似乎还散发着阵阵诱人的香气。书生饿得不行了,可伸进口袋里的手却没有摸到半文钱。
那个老人满脸皱纹,被生活压弯了的身躯早已不在挺拔,看得出也是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苦命人。书生口袋里虽然没有钱,可脚下还是鬼使神差地一步步向老人走了过去,直到老人的面前才停住了脚步,此时的老人正在招呼其他顾客,并没有注意到书生。书生便在此时伸手抓了一把花生,然后转身飞快地遁逃了。
“我不能死,我要活着,我还有工作没完成,这把花生我回头有了钱一定会还的,一定,一定……”
书生这般想着飞快地跑回了家,进屋关上门,将花生放在桌上,数了一下,一共十几颗,书生知道这就是他的年夜饭。剥了一个放进口中,轻轻的咀嚼着,那清香从口腔直到胃蕾,虽然只有一颗,却仿佛让他混身立刻有了力量,又散发出激昂的斗志来。
书生吃了花生,便又拿出了自己的钢笔和稿纸开始工作。他原来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坚定的战士。不过他的武器不是枪,不是炮,而是手中的笔墨。他不会去前线上杀敌立功,也不会去为地下党传递情报。他的工作就是写文章,翻译文章。他写的是激励国人起来斗争的文章,他翻译的是国外革命者和支持革命的进步人士写的进步文章。
他要用他的笔墨为国而战,而战场就是这小小的书桌。他要用他的文章号召人民起来斗争,同侵略者,列强,反动派斗争。他知道他的敌人最害怕他的文章,这些能唤醒民众的文字,让前线将士生出激昂斗志的文章,会动摇一切反动势力的统治,从而推翻他们的王座,砸碎他们头上的冠冕。所以这些侵略者,列强和反动派们不想让他活着,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把他找出来,杀死他,消灭他。
他知道自己可能随时都会被逮捕,也不清楚自己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但是他不怕,他不怕死亡,不怕牢狱,他的信念让他无所畏惧,亲人的离去只会更加坚定他的信念,让他明白如果不打烂这个旧世界,就无法建立起一个新中国,就会有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像他一样在除夕夜里失去他们的亲人。他只怕无法完全上级交给他任务,怕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盼。
他要像他正在翻译的那本小说里的主人公那样坚强勇敢,勇于斗争,在坚难困苦中锻炼自己。这本小说是上级组织交给他让他翻译的,是一个苏联作家以自身为原型写下的不朽作品,是一个普通的俄国青年在不断的斗争中最终成长为一个钢铁战士的故事。书生坚信这本书以后一定会激励无数的国人起来,为了理想,为了希望,为了建立一个新中国而斗争。目前这本书正在激励他自己,告诉他无论怎么的坚难困苦也无法动摇一个直正的钢铁战士,就算是死亡和疾病也无法改变的坚定信仰。
他也是靠着这种坚定的信念才一直坚持下来的,他的外文基础不好,只能靠一本英汉字典一点一点的读懂了这本书,然后用自己理解的文字,来翻译这本书,而不是死教条的逐句翻译,因为他认为只有这样的翻译才能真正表达出作者本人的真实意图,不让文章失去他本来的意义。
工作了一夜,他终于翻译完成了这部小说的所有内容。他心慰地合上稿纸,收起钢笔,休息了,他想着过两天拿到稿费第一时间去还老人的花生钱,并且要深深地鞠上一躬,再说声对不起。
可是几天后,当书生拿着稿酬去找卖花生的老人时,闸北早因日本人的轰炸什么就没有了,书生多方打听也没有打听到老人的去向,这十几颗花生的债务成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这个书生名叫梅益,他翻译的那部小说就是激励了无数热血青年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录自梅益译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