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本公众号是日更,昨晚要赶在24:00点前打卡,影响很多大咖一生的能量分区理论这篇文章没有写完,我今天就接着昨天写罢。
从昨天文中的那个四象限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我们根据质量和数量这两个要素,将能量划分为了四个大区分别是:绩效区,求生区,倦怠区和恢复区。
我们先从绩效区开始谈起。在这个区域,我们的能量是积极的同时还是很高的,其实这就是我们处在“巅峰状态”或者叫“最佳状态”的时候。工作或者学习很容易做出成绩,所以叫绩效区。
你可以现在就回忆一下自己曾经有过的,处在“巅峰状态”的时候,即感觉自己浑身充满能量且能量还很积极的时候,你感觉好极了的时候,你有哪些感觉呢?大部分人都会下面这些感觉:
充满力量,精力充沛
注意力特别集中
思维活跃
学习或者工作效率特别高
自信,真诚,热情
简直就是火力全开......
可以参见我之前写过的这篇文章什么是巅峰状态?你在不在巅峰状态?
如此看来我们处在绩效区的时候,那些感觉简直太棒了,如果可以一直处在绩效区该多好啊。想一直处在绩效区这种美好愿望是不现实的,恰恰相反,甚至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都不在巅峰状态。
但是我们确实有办法可以做到尽可能多地处在绩效区,尽管生活不会一帆顺风。至于如何做我们待会再讲,我们先来看看第二个区域“求生区”是什么意思。
在这个区域,我们的能量很高但是它是消极的,很像我们在求生时的状态,所以叫求生区。我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就明白是了:
当你遇到一个危险或者紧急的状况时,遇到一个巨大的困难时,你会收缩聚拢全身的能量,跟这个意外状况战斗,或者逃跑,以求生存。这个时候你浑身上下的能量就是很高的,但是它们是消极的,它们内含恐惧,紧张,焦急......等情绪。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并不是说求生区就是不好的,存在即是有道理的,它可以帮助我们在短时间内积聚能量应对当前的危险,紧急状态,或者困难。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遇到这些危险,紧急状态,遇到这些困难时,没有这些条件反射似的剧烈反应,我们可就真的危险了。这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东西,有助于我们生存。
现在再来看看第三个区域倦怠区,在这个区域里,我们的能量是很低的,同时还是消极的。整个人看上去有气无力,甚至垂头丧气,很疲倦的样子,对于生活,工作,学习非常懈怠。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当你在求生区时,会大量消耗你的能量,所以当危险,紧急状况,困难过去后,你的能量就会变得很低,同时这个时候消极情绪还没有完全消散。你在恐惧,紧张,焦急......等过后,可能是烦躁,迷茫,无力,挣扎......等等。
没关系,这个过程是很正常的,人还会接着往下走,在倦怠区煎熬挣扎一段时间后,终于慢慢地人会趋向于平静,开始走向第四个区域恢复区。先强调一句,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在求生区和倦怠区徘徊,很可能是患了“抑郁症”。
在第四个区域,虽然我们的能量数量依然是低的,但是质量慢慢地开始转向积极,这个时候会比较平静,会看到希望,也会开始动手去做一些实质性的事情,让生活,工作,学习变得越来越好。
最重要的是到一定程度后,又为进入绩效区,体验巅峰状态做着准备。
人生就像是一条正弦函数或者心电图,有波峰有波谷有波动,如果是一条直线那就完啦,也太没意思了。
前面有个问题“我们如何尽可能多地处在绩效区呢?”答案就是“主动进入恢复区休息”。最好就是尽可能多地在绩效区和恢复区之间徘徊。这就是“次昼夜节奏”的生活模式,改变很多大咖一生的生活模式,我们以后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