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岁到30岁的思维转变。
在上初中后,我开始养成写日记的习惯。那时我清楚地记得在日记里开始思考:“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我是如此迷茫、如此稚嫩,想知道这世界为什么存在,我为什么存在。这是最初的启蒙。从那时起,我开始踏上了自我探寻之路。
随着长期的压抑痛苦来临,我开始自我否定。抓着“意义”死命不放,宣判自己的存在“根本没有意义”。那是一段漫长的黑暗岁月,我不断扼住自己的喉咙,绝望地看着自己逐渐窒息。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不断挣扎。
上大学后,有一天在思考“意义”时,突然明白:“活着,本身就是意义。” 这仿佛是一盏明灯,“啪”的一声开启了。那时我知道,这是正确的、一定的。我的思想突然间走上了一个台阶。但这还不够。哪怕知道了每个人都有活着的意义,但依然无法解决自己生活上的苦恼。在之后几年中,并没有心态上实质性的改变。
人们给自己的生活按上各种的意义,有了意义的生活和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便可以让自己更快乐、更满足。哪怕达成目标的过程并不快乐,也无法掩盖长远后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但也因此为“意义”所困,我们为此总要寻找各种意义,仿佛没了意义,便没有了活下去的理由。
那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如果“活着本身就是意义”,那么什么才是“无意义”?
如果说死是无意义,那么死亡后本身就是虚无,哪里还有什么“有意义”、“无意义”之分?打个比方,如果世界永远都只有白天,那么哪能知道黑天是什么?既然没有黑白对比,白天又是什么?哪还算是白天?
在多年之后的30岁之际,我才意识到:活着本身就是意义是个伪命题。因为只有“有意义”,而无“无意义”的话,“有意义”本来就是无意义。亦或者说,既没有“有意义”,也没有“无意义”。无论是哪者,其实都只是人们所构建出来的一种想象,然后在自己圈定的“意义“里,不断沉沦、画地为牢。
如今我已经不再抑郁,而“意义”本身已经再也不会影响到我的日常生活,也不会因为得出此结论,变得停滞不前、漫无目的、失去动力。而是对生活更加豁达,来则来之,去则去之,不再受困于“意义“,再也无法奈之我何。
所无实体,则亡无可亡。
所是幻妄,则不亡而亡。
所非有无,则非亡非不亡而论于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