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恐惧设定”的理解就是“风险前置”。我用三个问题来阐述:
问题一
“如果我出差的时候,孩子的学习督促怎么做?”
我的应对:
1、 日常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让她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要过分依赖他人。
2、 教会孩子使用便捷的电脑操作,熟练使用手机APP,在我出差的时候,我们可以“云中学”。
3、 保持与班级家委会的联系,必要的时候寻求帮助。
4、 及时给孩子正面反馈,肯定她的优点和进步,多和她分享榜样(名人)的故事,帮她探索梦想,发掘她内在的动能,主动学习,出差的妈妈少担心。
问题二
“如果我的身体不好,不能适应工作强度要求怎么办?”
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和较好的精力值。
2、 自我检查日常工作的效率,是否有提升空间。检查的内容包括:工作方法,沟通能力,时间安排,情绪管理等,尽量减少无效工作和自我内耗。
3、 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工作不会轻松,也不会一帆风顺,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我们就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情绪内耗,提高工作效率。
问题三
“如果我失业了,我的生活会有保障吗?”
1、 我除了现在的工作之外,是否有其他可以发展的兴趣爱好或者副业。
2、 如果有适合发展的副业,自己如何安排好工作、副业、生活稳定进行。
3、 盘点现有的保险,是否涵盖重疾、意外、年金和人寿的保障,给自己和家人足够的保障。
4、 盘点现有的资产,从紧急又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但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四个维度进行资产管理。
5、 复盘自己的能力,如果失业,我是否有能力接受现实并重新开始。复盘维度可以是心理、人脉、思维,适应力、学习力,抗压力,忍耐力等。
我们并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谁会更早的到来。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风险前置,把现在和未来的问题逐一做一个风控管理,从最坏的可能性开始思考,从“怎么办”、“如何做”,“做多久”等等方面反复推演,打一场“有准备的战斗”,接受可能随时到来的“恐惧”,稳稳地度过黎明前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