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一下子就毕业十周年啦,周末4个大学舍友好兄弟约好厦门聚一聚。大家也都是过了而立之年,对待事情的看法也成熟了很多,相聚过程总是短暂,但是确实收获满满。
周六晚上大家约好去【海鼎荟】吃传说中xm的顶级海鲜自助,吃到半途我突然心里闪过一个念头,结婚3年,我一次都没带自己的妻子来过这种顶级的地方打卡。晚上宾馆跟添哥夜聊的时候,一致同意穷苦出身的男人对钱看得太重,所以会考虑性价比,但是考虑性价比的婚姻对现代人来说太清汤寡水了,婚姻会变得没有起伏,女孩子的大好青春,为啥要过上30年后老妈子的日子啊。
勤俭节约有没有错,其实是没错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但是成家后,应该往下一步走了,就是齐家。
何为齐家,就是要平衡好家里所有人的方方面面。时代的变化,外面的世界那么花花绿绿,确实也很少有女人能安安心心跟你吃苦,如果兄弟们找到愿意跟你一起吃苦的女人,应该好好珍惜。那么普通人要如何维持好自己的婚姻呢,其实就是应该给生活多一些波动跟起伏,也就是不要30岁的生活过的跟六十岁的样子。
所以婚姻走到现在一步,我也是有责任的,我躲在自己构筑的所谓修身这个舒适圈,但是忽略齐家这个责任。 读书人喜欢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工科生应该是很容易和自己和解的,难就难在如何平衡家里的方方面面。
聚会中大家聊到的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会”
讲的就是亲兄弟之间,哥哥借信用贷帮弟弟顶生意人情的总总事。大家也一直认为就应该让年轻人去顶责任,去吃亏,人生路很长,千万别去为了拯救谁的人生,把自己的家庭搭进去。
进而聊到另外一个话题,就是亲兄弟的分家,因为现在社会,大部分年轻人都是出门赚钱,在农村老家的时间不长,所以,很多是不分家,不分家其实就把关系搞得很复杂,因为兄弟是血肉亲,但是妯娌不是,结婚后,你的收入就有一半是自己妻子的,所以,如果分家后,2个家庭的社会关系才清晰。
很多单亲家庭母亲是心软的,她一定是觉得老大混得好,帮老二是应该的,她往往不希望分家,她希望的是整整齐齐的一家人,如果她非常有能力,那么在他有生之年是可以平衡这种微妙的关系的,但是电视剧(比如《大宅门》)里为啥往往都是家里顶梁柱老头一过世就闹分家呢,原因就是这种关系本身就是非常微妙,非大格局的人是无法把控。所以兄弟们,家里的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顶得住,大部分女人往往是感性而且重感情的,所以,在这种诸如分家的大事上,她是没这个魄力去做决策的,但是分家其实才是为了更好的让子女的家过的更好,因为大部分人真没那个能力去hold住这么多个家庭。
人说活到老学到老,确实是这样,写得乱七八糟,权当个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