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来老师这么说到:让大家能够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是可以变得更好的。我们不需要怨天尤人,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我们就可以越来越好。
这么一段简单的话确实让我重拾了信心,有位同学说出了一个问题:盲目冒进,没有目标,学习效率低,学了又忘,没有系统性,没有精进。我看到后很快发现我也有同样的问题,这个专栏开了八个月了,但是我写过不到10次的留言,大概有5次被选为精选留言。明明我有想要改变的愿望,却还是感觉自己学习了竟然效果这么的差,甚至还不如不学习。
我又看了这段话: 很多知识其实早就已经有了,只是如果我们没有去发掘和利用,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石器时代的石油,虽然价值连城,但却无法发挥作用。知识本身并无法给我们创造价值,只有因为它的存在,改变了我们的选择时,它的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在文章中帮助大家理清知识的概念,因为有太多的知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也因此浪费了大量的注意力和时间。所以大家不论是在阅读,还是在学习,都要时刻对照着这周文章中的条件来提醒自己,我有没有真的在学习有用的知识?
我学到的知识为什么又不能改变我的选择呢?我发现了一个长久以来没有关注的问题:我甚至是有些被教育体系的东西给蒙蔽了,我一直被告知要怎么做才能学到知识,才能考到高分。但是我和我的一位好友一样却只想为自己的兴趣和热情而学,然而注意力一直在被要求上,到了自己的兴趣也用了相同的态度对待。总是在纠结,很多事不得不做,自己根本没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啊。
笑来老师说:很多人在生活中喜欢纠结,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
判断标准不清晰。
就拿读书这件事来说,多少人有自己明确的选书原则呢?如果你没有,那你会认为所有的书都不错,所有的类型都想翻一翻。但对于有明确选书原则的人来说,需要看的书就那么多,安安静静踏踏实实看完就好,没有焦虑,淡定从容。面对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我把这些年来筛选知识的原则告诉大家,就是希望读者们能够在我的帮助下,提升一些效率,少走一些弯路。当然了,大家在践行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对于自己还有一些原则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某方面知识只看英文之类的),那把它们也添加进去显然也是必须的。重要的是,一定要践行。只有践行过后,你才能有更好的标准分辨优劣。
我只字不差地读完了这一篇文章,好像获得了一种无形的勇气。我终于知道,笑来老师经常提到的那句:相信我,你并不孤独。我很焦虑自己写不了留言,我翻了翻留言。我想了很久的一个问题:我如果写了留言,我当时看过文章写了感悟,可是我后来很快就会忘了啊。我想要写出真正对自己有指导意义的感悟出来,而不是简单的当时的感受。我还特别执着地告诉自己,要么不写,要么优秀。这想法简直是绝了。想的永远比做的多!
我也告诉自己:你有机会变得更好。我做了两件事让我相信我可以变的更好:一是开始了持续写作停不下来;二是我已经在做而不是仅仅在想,例如我在“天天用英语”里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打磨利器。娜塔莉·波特曼2015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上说:瑕疵让你与众不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同时也一直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