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女儿》
中午,电话响起,女儿说儿子下午要回来了。
“你可得提前交代他记住打卡,记住……”我的嘱咐里担心侧漏。
“没事,都说过了。他在这可好,吃过饭不知道送碗到厨房,说一遍他都记住了,下次直接送去了。”女儿话语中透着一点弟弟听她的的得以。
“你们中午吃的啥?”我问。
“茄汁面,你儿子吃了一大碗呢。”
他在家,每次我做茄汁面他都不乐意,总会说“我不吃西红柿饭!”我跟女儿吐槽。
女儿说:“妈,你做的是合乎你们口味的,这菜那菜放的多。我今天做饭前问他,吃不吃茄汁面,他说吃。而且,我做的是茄汁为主,放一点点小葱花,用白糖、生抽、麻酱、芝麻调好稍微炒炒做卤,面条煮好捞到碗里再沏汤,好吃着呢。”
“还有,我总是饭快做好了提前跟他说,你这一局打完别再开局了,要不然打不完,饭都坨住了。”
……
“还有,有时候我喊他,他说,‘一会打完就去’,我都谁说‘那你不会来边吃饭边打’,他就出来了。”
然后拿我的做法对比:“要是你,看到他吃着饭打着游戏,就该吵他了,‘吃饭就专心吃饭,吃完再玩。’他肯定端着碗跑到自己屋里吃,或者一局打完再出来,你忍不住又该吵他了。”“嗯,嗯”我嗯着也回忆日常“做派”,确实如女儿所言。
“妈,你知道吗?你儿子上午十点说‘我饿了’,你会咋说?”我无言了,咋说?我肯定会说:“早点吃饭时你不起床,现在饿了,那等中午早点做饭吧?”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跟他商量的语气呀,他就不吭声了。可是我也不好意思跟女儿说,就问:“你咋说呢?”
女儿说:“我就问他呀,问他,你想吃啥?我给你做点。他说想吃面,我就给他做一点手擀面叶……”
我不再说啥了,也没啥可说的了。
听着女儿学他俩的对话,感觉到的全是“你想……,我去……吧?”“那你不会边吃边玩。”“该听课听课,作业该上传上传,弄完了,你玩游戏我也不说你啥。”
人家的话里透着关心,透着尊重,透着理解,透着允许,没有激起情绪,只有接纳。我呢,总会不自觉地流露出焦虑和催促:“玩吧,少玩一会赶紧学习,眼看没多少时间了,高三多紧呀,你看,老师又让怎么怎么了?”现在敲着字就感到自己可烦人。学习这么长时间了,觉得自己觉察挺多的,但是,习惯害死人。挑错思维,老师的口气,恨铁不成钢的味道,还会让孩子觉得扑面而来。就像我们常说的俗话:“不吃姜全是姜。”或许真没多少姜,但是,对姜味敏感的人,第一口总会先去品饭里有没有放姜。品出味了,情绪就来,情绪一来,什么都进不去了。
“你真的真的尊重了吗?你真的真的接纳了吗?好好问问你们自己…”刘友龙老师的话又在耳边响起,当时我会说“知道了,尊重接纳呗。”现在越来越觉得我们多数情况下还是站在自己一边说话做事的多。
且需要修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