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边,22年8月8日,随笔
“和大怨,必有余怨”
当很大的怨恨造成的时候,你再想办法去道歉,去和解,去赔罪,有没有好结果?老子说没有好结果,因为必有余怨。
“以德报怨”
老子说的“以德报怨”,指的是用恩德来报答仇人,孔子认为这样做不对,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恩才报恩,有仇就要通过正当的途径报仇。他说,你用恩德来报答仇人,那你用什么来报答恩人呢?再者,积怨太深了,即使以德报怨也是为时已晚,必有余怨,怎么可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呢?
管理企业、管理团队、到朋友之道和夫妻生活,皆如此。有一些伤口,一旦出现了,是愈合不了的,你怎么抚慰,它都愈合不了;这种愈合不了的伤口,就好比是火药,遇到一点火星,它就会爆炸;一旦爆炸,就是地动山摇。这边是积累的余怨。
怎么避免,很简单,不是用“以德报怨”补救,而是用“常与善人”不结怨。
“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什么是“左契”,讲“左契”要从“井田制”说起。
古代的时候,官府把一块土地用“井”字分成九格,一格大约一百亩,外面的八格分给八家种,叫私田,收成归私人;里面的一格八家一起种,叫公田,收成归公家;这就是“井田制”。
公家和私人订有契约,契约的主要内容应该就是每年交粮多少,什么时候交等等;这份契约是一块木板,一分为二,左边归公家,右边归私人,左边的就叫“左契”。
什么是“不责于人。”呢?说的是圣人领导下的官府,虽然手里拿着“左契”,但是在老百姓实在交不上来粮的时候,也不逼债,更不会上演抢人妻女,致人死命这样的悲剧。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大家看为什么现在大街上,很多商店都倒闭了?原因只有一个,不是他不赚钱,不是他不勤劳,就是那些不劳而获的房东,不停把房租加高。老子怎么看这个问题?
“司契”,就是“执左契”,就是手里握着契约,但不追讨,也不逼债;
“司彻”的“彻”,就是“彻法”,就是按照“井田制”,官府收取大约十分之一的税,所以“司彻”的本义就是收取大约十分之一的税。这里,“司彻”的意思跟“司契”正好相反,“司契”是不逼债,“司彻”是追讨,逼债。
我是房东,你到时候没有交房租,我二话不说就告到法院,可以吗?当然可以,依法。依法就是无德。老自认为,赢得民心远比要债重要,你应该跟他商量商量,如果人家的确有困难的话,那你再延个十天,不要让对方为难。庭外和解,就是法律不外乎人情,在法之前,给德一个机会。
孔子弟子子贡有一次问孔子,治国哪一件事比较重要,孔子说:“三件事:粮食,兵,人民的信任。”子贡又问:“三件事中一定要去掉一件的话,去哪一件?”孔子说:“去掉兵。”子贡又问:“一定要再去掉一件的话,去哪一件?”孔子说:“去掉粮食。”
不要与人拳脚相见,即使自己饿肚子,有了信任,也可东山再起。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意思是天“道”不会亲什么人,不会爱什么人,他如果有亲,有爱,有关照和庇护,那一定是给那些有“德”的人。
总结:处世之道-核心观点:
1、凡事思之前:不结怨,以德报怨为时已晚;
2、身居高位时:不责与人;
3、生活工作:不乘人之危,要“常与善人”;
“理直气壮”的小思考:
非常讨厌那种理直气壮的人。明明每次都不讲理,就这次讲理,你就得理不饶人。理直气壮没有错,得理不饶人咄咄逼人不可取。更有修养的做法是“理直要气和”,道理站在你这边,更是看一个人的修养和肚量的时候,“有理不在声高嘛。”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