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自己的嘴
有一个人去请教圣人:“你最害怕什么?”
圣人答:“我最害怕自己的舌头。”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个人过得好不好,往往看他能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就看得出来。
管住自己的嘴,你就赢了。
01管住嘴,福自来
有一个勤劳的农夫,他因谨慎言语而闻名。
一次,国王来到村庄,询问谁能教他如何管理国家。
其他村民纷纷自夸,信口开河。大家你不服我,我不服你。都在那里吵了起来。
只有这位农夫沉默不语。
国王好奇地问他为何不说话。
农夫答道:“尊贵的国王,我只知道耕种,至于管理国家,我还需学习。”
国王对农夫的谦逊和自知之明印象深刻,于是任命他为顾问。农夫的慎言使他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好运。
你看,这位农夫懂得如何管住嘴,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所以收获了圆满。
网上有一句话话:“能控制自己嘴巴的人,都很厉害,不管是说话还是吃。”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经常口不择言,得罪了不少人。后面遭受排挤,一度郁郁寡欢。
到了中年之后,他领悟到了说话不可任口,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为此,他专门给自己定下了日课十二用。
其中一条,就包含了管住嘴,谨言慎行。
至今还影响了很多人,包括马云。他们把这准则当做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
管住嘴,是一种智慧。
在生活中,管住嘴,意味着说话要注意分寸,避免因言多必失而造成后悔。
02管不住嘴,祸难消
书里有一句话:“一个人最危险的敌人,是他自己的口舌。”
杨修是曹操手下的重要谋士之一,他才华横溢,思维敏捷。常常能够迅速地回答曹操各种问题。
但是他口无遮拦炫耀自己的才华引起了曹操的不满。
有次,曹操在试诸葛亮的才华时,让杨修出题。杨修为了难住诸葛亮,出了一个非常复杂的题目。
诸葛亮轻松解答后,杨修感到非常惊讶,便向曹操称赞诸葛亮的才华。
然而,曹操却认为杨修是在贬低自己,因此对杨修产生了嫉妒和不满。
还有一次,曹操在修建一座花园时,故意设计了一个门洞,让手下的谋士猜测其用意。
杨修立刻看出了曹操的意图,但他并没有像其他谋士那样委婉地回答,而是直接点破了曹操的用心。
这让曹操感到非常尴尬,也加深了他对杨修的不满。
最终,在曹操的猜忌和政治斗争中,杨修因为口无遮拦而被人陷害致死。他的才华和智慧无法挽救他的命运,反而成为了他的致命伤。
如果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语,经常说出不当或者不适宜的话,那么他可能会因为失言而给自己带来麻烦,甚至毁掉自己的前程。
这是很多人经常容易犯的错误,希望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
03管住嘴是一门必修课
曾志强老师分享了一个他身边的故事:
他有个朋友是一家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他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
但就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往往不加掩饰,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在一次会议上,他因为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公司的一项决策,让其他同事感到尴尬,也让上司感到不满。
后面人人都不配合他的工作,这让他感到孤立无援。
他向曾志强老师请教这个问题。
曾志强老师告诉他要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言辞。把嘴巴管严实点,也是一种禅定,也是一种修行。
后面他开始在说话前思考,避免无谓的争论和不必要的批评。
这种改变让他在职场中更加得心应手,也得到了上司和同事的认可。
书里有一句话:“我们花了两年学会说话,却要花上一生学会闭嘴。”
做人做事,管好嘴巴就是最好的修行。
在生活中,我们人与人之间打交道。要记主: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所以,大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得体。慎言为先。
04
在生活中,言多必失,只有管住自己的嘴巴,是远离灾祸的第一因素。
人多还是少说话为好,话多错多是非多,最后自找麻烦。
懂得适时闭嘴是一种远离灾祸,纷争的智慧。能管住自己嘴的人,一般都很厉害。他们都是寡言少语,谨言慎行。
希望大家管好自己的嘴,告诫自己要做到“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