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主动-思维和习惯改变命运
人性的本质就是积极主动,人不仅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主动创造环境。这也是为什么人类可以成为地球的主宰,可以踏入外太空。很多时候伤害我们的并不是悲惨的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对遭遇的回应。稻盛和夫经常提到,要把逆境视为一种修行。环境是已经发生的不变量,我们如何面对是导致人生大不相同的变量。同样遇到经济危机,消极的人会找个借口躺下,而积极的人会从中找到应对方案。《优秀的管理者》一书中提到,消极的人认为自己一成不变,而积极的人认为世界每天都在进步和更新。所以消极的人经常会说,没办法,我天生就这样。积极的人,却总在选择不一样的成长路径。又回到前面习惯的部分,积极的人,有时刻学习和改变自己的意愿。
作者说积极主动的人,只关注自己影响圈内的问题,专注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从而使自己的影响圈慢慢扩大;而消极的人,总盯着超过自己个人能力的问题不放。有个笑话很贴切,亿万富翁们,只关注自己的生意,别的事情不管。年薪百万的,关注行业和宏观经济,年薪十几万的,关注的就多了,大公司、竞争对手都懂,而月薪不到五千的,基本对军事和大国外交了如指掌,甚至美国几艘航空母舰,他比总统都清楚,但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却经营不好。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平庸者永远关注与自己压根没什么关系的事情,从而丢掉了自己的时间效率。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掌握人生的途径:做出承诺并信守承诺。世界上没有那么多新的道理,只要脚踏实地,言必行行必果,一定会有收获。比如我们从此刻开始就可以设定一个小的目标,每天写100字左右的读书感悟。坚持下去一定会看到改变。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
任何创造都有2次过程,第一次是建造之前,先设计好图纸,第二次才是根据图纸进行施工。所以在日常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进行计划和设计,考虑周全后再行动。同时,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突发的情况,你如果想控制好情绪,光靠应激反应是不够的,你要提前去想象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以及自己的反应,越详细越好,然后告诉自己最佳的处理方式是什么,比如想一想自己可能会因为什么事情与女朋友吵架,自己怎么做会避免冲突。这其实就是一次行为确认的过程,有了彩排和预演,真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们处理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也同样是在说,我们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有充分的准备。
人生也是如此,作者认为人也应该同企业一样,有自己的使命和原则,如果我们没有对人生的规划,就会被环境和亲人控制,所以我们要成为自己的领导,领导同管理不同,领导是做正确的事,管理是正确的做事。选择大于努力,只有知道做什么,研究如何做才有意义。让原则成为自己行动和做事的指南。比如今天务必做好明天的计划,今日事今日毕等。所以做人与做企业相同,需要我们先设定目标,先定下原则,用它们来指导我们做事,遇到抉择的时候,拿出使命宣言,一条条比较,看看哪个最符合自己的初衷。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
有一本书叫做成功的普遍性,作者研究了一些成功的人,发现对他们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什么努力工作和运气,或者是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些成功者最特殊,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要事第一,他们能从纷乱无序的每日事件中,找到那个最为重要的事,把精力都花在对命运最有转折的事情上。那么如何找到那个最重要的事呢?作者把所有的事情都分为了四大类,第一类,紧急且重要,一般是遇到危机,或者是有时间限制的任务。第二类,重要不紧急,一般是预防性、战略性的计划。第三类,不重要但是紧急,比如接待访客、回复邮件。第四类,不重要也不紧急。比如琐碎的工作,整理文件等。很多人都会在生活中忽略第二类事情,比如制定未来的计划或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看似不着急,短期意义不大,所以很多人会避开,但是高效能的人脑子里装的是重要的机会,而不是紧急处理的问题,他们不会在问题上浪费时间,而是在为未来布局。所以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每天的时间都分布在哪个象限?
接来下,作者给出了自我管理的四个步骤。1,确认角色,先把自己的角色都写下来,比如你是一个父亲,你是一个员工。2,选择目标,思考下周计划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写下来。3,安排进度,把目标进行量化,如果你的目标是读书,就每天拿出1个小时。这里要注意保证可实施性。4,每日调整,所有的计划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完不成,等有时间的时候可以补上,这里大可不必完美主义。每日调整的背后其实就是每日反思。
四,双赢思维
在看双赢思维之前,我们先看一下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方式。1,理解他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2,注意细节,作者说最损耗情感账户的,就是那些小事。作者举了一个例子,他带着两个儿子去游乐园玩了一整天,回家的时候,他把外套脱下来放在睡着的弟弟身上,此时,大儿子就变得忧伤,这就会让大儿子认为自己的爱有了偏向,足以抹杀他一整天的付出。
第三是信守承诺。第四明确期望,不要发生误会,如果大家的理解不同,而最终发生误解,那么可能都会觉得自己是受害者。第五,正直诚信。第六,勇于道歉,这是维护情感关系的最后底线。第七,无条件的爱,就是要不计回报,真心付出。
接下来我们来看人际关系的维护,首先,我们要树立一个态度,问题不是坏事,是促进和谐的契机,比如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能把孩子身上的问题,看作联络感情的机会,而不是负担,那么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将大为改善。接下来我们来看双赢思维,这是人际领导的原则,一定要去想什么方案,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而不是你占便宜就是我吃亏。公司经营也是如此,你奖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店的店长跟店员一样,都是依靠销售业绩提成,那么店长就会抢夺好的资源,就会产生内部竞争,其他店员就会不满,如果更改一下模式,店长拿的薪资是店员薪资的一定比例,这样店长和店员才会有共同的目标。所以一个好的双赢体系至关重要。
习惯五,知己知彼
先争取了解对方,再争取了解自己,这是人际沟通的关键。人际交往之中的重中之重是听懂别人说话。有专家统计,人际沟通,仅有10%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30%取决于语调和声音,剩下的60%靠的是肢体语言。所以我们要在沟通中观察对方的非语言感情因素,例如手势和表情。表达的技巧一定是先说对方想听的话,再说对方能接受的话,最后才是你想说的话。
我们在沟通中,会有四种错误倾向,1,价值判断,对别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者不接受,2,追根究底,依照自己的价值,去探查别人的隐私,3,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4,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和动机衡量别人的动机。
习惯六 统合综效
就是求同存异,创造合作的原则,与别人的沟通中,要有一个心态,如果一位具有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理解。讨论的目的,是为了产生增量,而不是在存量内容中反复拉扯,这就十分低效,最后一定没有新的点子。作者说,低层次的沟通,源自于低信任度,大家互相地方提防,步步为营,只能产生输赢的结果。真正的高效沟通,源自于高度信任,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统合综效的关键,在于走出非此即彼的误区,实现模式转换,找到一个利益的平衡点。缺乏安全感的人总会希望所有的人和事都按照他们的模式进行,总想利用克隆技术,以自己的思想改造别人,他们不知道人际关系最可贵的地方就是能接触到不同的模式,要避免英雄所见略同,要多听分歧,才会有收获。正因为每个人擅长的东西不同,才能够组成一个团队。
作者总是强调,不要把你的情绪建立在另一个人的弱点之上,一定要与他的强项合作,试着弥补他的弱势,所以我们要明白,我们的合作对象不可能是完美的,我们要跟谁接触,一定要明白,我要用他什么,把他的优势想明白,至于弱点每个人都有,我们只需要看这个弱点能不能改进,或者在当前规则下能不能被接受,有没有影响原则。作者举了一个商业中的例子,乐高公司有一次被黑客攻击,黑客并没有太多恶意,只是想要自己需要的积木,而不想为自己不需要的积木付费,乐高抓到黑客后,并没有诉诸法律,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发现了一种新的定制化需求,因此推出了定制服务。所以在生意中,也许顾客的需求永远都是对的。所以,统合综效是一种态度和思维方式,他要求我们不要非输即赢,时刻要想着,有没有更好的方案。
习惯七 不断更新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一旦拥有了创造财富的能力,干什么都能赚钱。我们的提升,需要从四个维度,身体、精神、智力还有社会情感。身体就是要健康,充足的营养和定期锻炼,锻炼就是第二类事务,重要但不紧急,所以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其实,你只要每天锻炼30分钟,就能对全天的8个小时有很大帮助。有一本叫做掌控,可以看看。第二就是精神层面,本质在于自己对原则的坚持,比如王阳明,他主张知行合一,内心向善,你的内心知道你要往哪个地方走。想获得什么样的人生,就要养成什么样子的习惯。第三智力层面,一定要多进行阅读,并且是深度阅读,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看公众号、抖音算是学习吗?其实不算,因为这种渠道的知识受到时间和吸引力的影响,时间会比较短,大多数是只有结果,没有分析的过程,最后并没有锻炼你的逻辑能力。只有读书才能一步步去分析。作者还建议大家去写作,我就是受到作者的影响开始把每天学到的东西写一遍,之前阅读总是感觉看一遍很多都忘了,但是当你写的时候,大脑会再进行思考,就会加强记忆和逻辑思考,如果能够讲出来更好,一旦能给别人讲明白,说明自己是真的掌握了。第四,社会情感方面,它围绕习惯四五六展开,也就是双赢思维、知己知彼和统合综效,先要有寻求双赢的意图,然后了解彼此的需求,最后创造更好的可能。
现在我们来整体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习惯一积极主动是实现在生活中的自我管理,越能够理解习惯二以终为始和习惯三要事第一,从而提高自己的效率,让自己完成习惯七不断更新。对外或者是对团队而言,你越是理解别人,就越能够达到习惯五知己知彼,从而拥有习惯四双赢思维和习惯六统合综效,让自己不断完善和进化。
作者提到了良知的作用,你的内心知道如何做是对的,你要行动跟上,把这当成一种修行,知错就改。遇到问题就想一件事,你这个问题一个月、一年之后,还是问题吗?
现在合上书本,马上开始你的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