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别离”,这次真的要和这座百年老校——“南京市马道街小学”再也不见了!这座学校,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始名“第二女子学校”,(创办人班亦超校长),是当时南京城仅有的三所学校之一。解放前,它曾办学兴旺,设立分校,颇具规模,是当年炙手可热的“名校”;解放后,却因多次动迁,不断受限,发展滞阻!
我至今还记得初次遇见它的情形——校舍陈旧,校园狭小。一棵约有三个大人合抱粗的梧桐树立于教学楼前,浓密枝干撑起的绿荫遮蔽住了大半个操场,绿荫之下,成了孩子们欢快玩耍的天堂。第一次看见略施粉黛、笑目盈盈的徐校长时,心中一阵惊艳——好漂亮的女校长。也许是察觉到我无意间流露出的失落神情,她和我谈起学校的办学,告诉我,学校五年内一定会“拆”,会建新校。我心中虽有失落,但仍难掩初为人师的激动,亲手将班级的每张桌凳擦拭干净,想象着第二天要来报道的一年级新生的模样。
人生的第一堂语文课,则是将孩子们排成小队,手拉着手,由我牵着第一个孩子的小手,带着这条“小小长龙”认识新校园,指给他们看校园里不多的花花草草,摸摸那棵高大的梧桐树。他们不曾想到,我和他们一样,一样初来乍到,初次细细观察这座不大而拙朴的小学校;一样对未来懵懵懂懂,憧憬、好奇、忐忑、期待……
2000年,马小迁址到边营,条件依旧简陋,曾有来访的朋友笑称其为“城中村小”,马小就在这样的风风雨雨中坚持至今。如今,我已从教二十一年,徐校长也退休多年,马小真的如她所说,迎来了“拆”的这一刻,而我的心里却五味杂陈,难言悲喜。
不回望,难体会“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不回望,难感慨“青春不再,韶华易改”;不回望,难领悟“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不回望,难懂得“且行且珍惜”的厚重。“这一生你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人,翻过的每一座山,爬出的每一个坑,吃的每一口饭,走过每一步路,流的每一滴眼泪,心碎的每一次,欢喜的每一次……都是为自己的灵魂而体验的;都是你作为一个个体,为宇宙整体而体验的——冈仁波次。”
真的不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