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醒来,看到有文友在和我探讨境界之说,心中有一凛之感,有一刹那是在猜度朋友的用意,想着也许是因为自己经常在他们的群里发自己的文章和名片引发了对方善意的提醒,提醒自己写得不是太好,不是太有境界,要注意自己的境界所在……
碍于不能多问,我也就着朋友所言的屈原写离骚等,对境界做了一点点思考,顺势发在了朋友的群里,但总觉意犹未尽,然后又翻开百度浏览了一些关于境界的说法,再想想自己的人生,感觉还算满意,是为释然。
境界是个名词,有低境界,有高境界。但民间也会有直接将境界二字做了高境界解的,比如说,“人家那儿有境界”,便是指该人有高境界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集古人名句描绘了“三界”,对我的读书写作影响很深。他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所以,境界有高低,当看你处于哪一境。
我是一个凡俗之人,有幸在父母亲的指引下与书结缘,一生不离书。但我究竟读了多少书,多少好书,却从不敢妄言,因为,每每在看书或者作文时,或者在听高人讲座时,常常会有书读太少、读书未得要领的遗恨,为自己感觉羞耻。但是,思之想之,转回头又会因为时间、精力、事务等原因,无法做到时时处处为书消得人憔悴,故而常叹自己也许只能为一俗夫吧。但漫漫人生长路,我又是如此的不甘心,于是努力地买书,以图拯救自己,是而有了自己的书房,两墙的书,希望能浸淫在书里,真正做到读有所进。
朋友和我说,随着人境界的提升,文章的境界也会提升,然后才有屈原的离骚、九歌,才有孔子的论语……是的,古之名人之高,自是因其言之有理,且言之较早,站在了那个时代的颠峰,加之后世认同,始得以流传。我现世之人,虽站在巨人之肩上,却真正用功者总是如大浪淘沙,或者为各种物利诱惑,难达其峰,所以无法实现大成。
其实,真正大成者,绝非抱着刻意之心而成。前日在吕梁学院听阿来讲课,他提到了一切以获奖为目的的写作都是可耻的,回头又读到了吕梁作协主席韩思中老师推荐的《叔本华:什么样的写作是文学堕落》一文中提到,“最伟大人物的最优秀作品,都是在他们不以任何目的而写作的时候而诞生的。”即“荣誉和金钱不可能在同一个口袋里找到。”是的,当我们的写作目的不再只是为了表达自己所闻所见,不再只是为了立言而书,而是为了赚钱,为了获奖,其作品中要有多少心机和多余啊!我想,那样的作品应该算得上是文字垃圾,不值一读了。
我是一名写字的人,而且有幸在多年前凭着一些创作的作品忝列省作协会员,其后一直以此为傲,虽然期间受生存生活工作琐事所影响,作品未再多出,但心中缭绕的“如少女之初吻”般难以释怀的文学情结一直都在,所以工作之余还是会和文字在一起,会和书在一起,会写一些小段的文字出来,锤炼语言文字的功夫一直在下。这两年尤其,当独生的孩子离家出去读书,我有了大把的闲散时间用在了读书写作上,以图在有生之年能得一些真正提升,并写出点什么有价值的文章来。
听阿来讲座后,整个下午,我都在思度他用硬笔书写的关于妙华莲花经语中的一段:“卉木丛林及诸药草,小根小茎小枝小叶,中根中茎中枝中叶,大根大茎大枝大叶,诸树大小,随上中下各有所受,一云所雨,称其种性而得生长,华果敷实,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毫无剧情的我,又把思度的重点放在了其中的“大”、“中”、“小”上了,觉得因自己读书少,所以根小茎小枝小叶小,难成气候,也有对人生泄气之感陡出。然而,身体发乎父母,自己又传了后代,我的生命使命气数岂是自己想断就可以断的?于是,只能继续打起精神读书,寻求新的救赎。或者直接做一件一直想做的书,打开一本一直想读的书,心才会安。安下来的心才又突然明白,我也是一经了十月怀胎,让母亲受难之后才来到世间的生命,当通过辛苦努力换取丰赢生命才妥。至于当下所处位置,哪里有什么高低,比如说你可能是篮球的巨匠,则可能同时也是演讲作文的小学生;你可能是文坛上的才子,但可能根本没有摸过橄榄球的边儿。人生所遇之事,所在领域,各有各的境界,轻易否定自己所处位置,否定自己所学,而大谈别人之功绩山峰并无意义,我们要做的是多问自己的内心,我喜欢什么,我愿意和什么在一起,并低下头来和什么在一起,去摸摸什么的头、脉搏、脾性,然后想想能做什么,而且坚持地去做,久之可能大成,如郎朗之与钢琴,如丁俊晖之与台球……你没和什么在一起,就也别梦想在什么方面有所成。所谓努力了也未必成,不努力自然更不可能。
再回到目的上来,如果只有目的,而没有狂热的爱好、喜欢、迷恋,其实根本不可能有成,还如郎朗,还如丁俊晖,倘没有骨子里的热爱,又怎么会坚持,怎么会到极致?另外,就算你做到了极致,和别人又有什么关系?伯牙摔琴时,他是为了钟子期,是后人为了景仰并发扬这种精神,才宣传了它。主席救国为了什么,当是他觉得这件事有重大意义吧。屈原何以投河,是他看清了一切,又觉自己已经尽力,却也无法挽回狂澜了才有了那纵身一跃。
以前,我也常做“思想者”,为许多事苦思冥想,却不屑于落地。但是当我发现,我所喜欢的事情其实是想要将所思变成文字时,我能做到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不厌其烦地把所思所想敲击在文档里,用一定的顺序和逻辑,冠以一定合适的名字,并让更多人看到。而只有在写的过程中,我才能发现我的所缺,所思与实际之距离,才更明白我的方向,并合理调整读与写的时间,说与不说的尺度,才更明白了人生的走向需要不断地拆解、突破来规圈,才明白了真正的境界需要手脚并用地爬,才能爬到高处。
读书有读书的境界,写作有写作的境界,做人有做人的境界,情到深处都是真,艺到精处皆是妙,但唯用功方能达,唯常悟方能达,唯思之不倦方能达,唯得了其真义方能达。
我愿如水,在生命的长河中,汩汩长流,一切随缘;我愿如蚁,见喜悦之山色,走喜悦之途路,登喜好之山峰;我愿如智者,择一生之所好,为生命之所当,不倦无悔;我愿为一友,你见我舒适,身边一切释然。
其时,有另一友在群里发了“修炼人生”之四层境界:小成靠勤;中成靠智,大成在德,终成于道。又提出了十重修炼:①忍得住孤独;②耐得住寂寞;③挺得住痛苦;④顶得住压力;⑤挡得住诱惑;⑥经得起折腾;⑦受得起打击;⑧丢得起面子;⑨担得起责任;⑩提得起精神。
所言无错,但伽月认为,唯认真地生活,当做当思,当思当悟,常有悟方可以常得道,常勤做方可以生智、生德,生真道。另,唯极致处方有真境界。
是以,不再多言,埋头尔,心怀进取、脚踏实地足矣。
赵月琴201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