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学算是个爱画画的人。画画对于我就像京东刘强东对奶茶妹妹,他说,我娶她不是因为她漂亮,因为我不知道她漂不漂亮,我是个脸盲。对画画而言,我确实是个画盲。
估计大部分孩子都喜欢瓢虫,每每想起瓢虫鲜艳夺目的身体振翅高飞的样子,我都禁不住赞叹其的美,是的身上有七个斑点的七星瓢虫的美。在我的知识体系中,瓢虫身上是且只有七个斑点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还有1234个斑点的瓢虫的,我本来是想把这个责任推脱给我的语文老师的,但似乎不妥,既然有七星瓢虫,为什么不能有1234星瓢虫呢,要怪只能怪自己推理能力弱罢了。
前段时间去乡村调研,听了几节小学语文课,老师讲到了刘禹锡的浪淘沙。第一句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我问旁边几位学生九曲是什么意思,他们给了我一致的答案,九曲是弯弯曲曲的意思。我当时就有点疑惑,九曲是弯弯曲曲的意思,那八曲、七曲、六曲是不是弯弯曲曲的意思?课后问了任课老师,他也说是弯弯曲曲的意思。这时陪同我们调研的县教培中心办公室主任说,九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是最大的阳数,如形容皇帝用九五至尊,用九来形容黄河的弯曲之多,一方面是九是最大阳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黄河的敬畏。他接着说,现在的语文教育死了,比如,形容圆圆的月亮,几代人只知道用圆盘,似乎除了圆盘就没有其他,我现在也想不起来,用其他东西来形容圆圆的月亮。
调研期间,也听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课文, 其中有一句:火风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个下马威。我当时很好奇,为什么用下马威而不是下牛威、下虎威或者用上马威、上牛威、上虎威来比喻火风山给筑路大军一个当头棒喝呢?
前几日,一调研组到我单位调研,我的一位刚从事语文教研不久的同事说,我们现在的语文,把大量时间用在教学法的探讨和应用上,语文需核心和持久关注的是教什么的问题。
我深以为然,关于语文教什么,我是一直强调语文的概念性的,个人认为,语文本身就是各种概念的集合体,情感也罢,态度也罢,价值观也罢,哪一个不是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上的呢?
在语文教学的今天,我们的热词是传统文化,我没有资格反对传统文化,因为我语文学的实在太烂,记得高考120分的语文卷,我似乎只考了72分。但是作为一个不懂语文,特别是不懂古文化与诗词的门外汉来说,学一篇古文或者诗词是在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如果仅仅限于字面意思的解释,和教现代文有何区别?我想,语文作为文化的核心载体,需要也必须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毕竟我们的文字已绵延数千年。但在现代文中或古代文中,我们难道仅仅对其中的文字进行现代戏的阐释?我们难道不需要挖掘九字背后的中国文化意义?我们难道不需要对中国数字文化加以进一步解读,我怀疑这样教,我们的语文似乎更好玩一些,也似乎更有文化一些。
最后问一个问题,前面提到过的,为什么用下马威而不用其他来代表杀杀你的威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