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聚会,一朋友讲起以前同事的近况,苦不堪言,关于孩子学习的事,同事很痛苦。
究其根底,还是她给孩子的“爱”太过于传统了。
她儿子小学作文公开课上,语文老师让学生描绘母爱的感觉,很多孩子说“温暖”、“踏实”等等,他却说出“令人窒息”,让在座的家长和老师哗然!同事就坐在教室里,自然很尴尬。
她说本来很听话、成绩不错的孩子,最近变得贪玩、成绩下降,还出现了课堂纪律的问题。她很困惑,孩子究竟怎么了,会变成这样子?
其实孩子早就给出了答案,“令人窒息”就是他最真实的感受。
这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全职妈妈,每天从早到晚地围着孩子和家庭忙碌,事无巨细统统搞定。
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也看书不多,还是沿用自己小时候接受的教育理念带孩子。
她又太能干了,包揽了孩子的一切,包括这个年龄的孩子自己能够决定和安排的事情。
对孩子在学校之外的课余时间,她都以科学和严谨的态度制定了详细的日程安排,要求孩子严格按照计划执行。甚至写作业都要一直陪着。
她还决定:上什么课外班,去哪里度周末,邀请谁来家里参加生日聚会……原来孩子还算听话,基本按照要求都能够做到。
我对她说:你有没有想过,孩子有被吞噬、喘不上气来的感觉,而恰恰这种失去自主、在严格的监督和控制之下的生活方式,会对孩子今后的人格造成不良的影响。
幸好孩子自己内在出现了反抗的声音,这其实是他自我成长的需要,但是采用了不能被环境所接受的方式,所以表现出了我们看到的学业和纪律问题。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母婴间隙”,意思是在母亲和婴儿之间需要有一个适当的间隙或者说距离。在出生不久的时候,妈妈应该尽量完全满足婴儿的需要。
但是随着婴儿长大,独立能力增强,他开始自己为自己做事情,比如可以独自吃饭、玩耍、如厕等,妈妈需要面对不再被那么需要的挫败感。
好妈妈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够忍受这种“被抛弃”的焦虑感,充分信任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以适当的自由去探索这个世界的种种可能。
希望这些话能够让同学从内心里做调整,别强压着儿子接受她曾经接受的方式。
因为时代变了,我们也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及时改变,这样孩子与家长才能共同提升,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