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某天清晨,重庆巫溪县宁厂镇的老人李长权从梦中醒来,突然情绪激动地敲响儿子儿媳的门,大声说道:“借钱给我!借钱给我!”
“怎么了爸?你别急,有事慢慢说。”打开门,小两口睡眼惺忪,一脸茫然。
李长权语气急切:“我要挖坑!就在这里挖!”
闻言,夫妻俩大惊,儿子李贤慧向他确认道:“你是说,在家里挖?”
老人坚定地说:“对,就在家里挖!我们家有聚宝盆!”
看他的样子不像是开玩笑,李贤慧和妻子杨丹面面相觑,老头子莫不是受了什么刺激?
李长权神神秘秘地说道:“我做了个梦,有个人指点我在屋子底下挖坑,说可以发财!”
杨丹有点啼笑皆非:“爸,不过就是一个梦而已……”
话还没说完,就被老人急切地打断了,李长权严肃地说道:“这个梦肯定是真的!你们帮不帮我?”
沉默半响,李贤慧说:“爸,这样,你先别着急。我和丹丹先合计一下手头有多少钱,给你想想办法。”
好不容易把李长权打发走,杨丹语气略带责怪地说:“这就是个离谱的事儿,我还梦见过自己成仙女儿呢,咋还没飞上天。你怎么就答应下来了?”
李贤慧沉思片刻,说:“丹丹,爸是啥样的人你是知道的,家里啥活都抢着做,也从来不提要求,生怕给我俩添了麻烦。这是他第一次管我们要钱,看他那样子,就算咱不答应,这事他想尽办法也要做,咱就依他一次,就当孝敬他吧。”
杨丹想了想,确如丈夫所说,公公勤劳质朴,生活中帮了他们俩夫妻不少忙,一家人相处得也融洽,都说人年纪大了老还小,就由着他胡闹一次吧。
几天后,两口子取了些钱,又找同乡借了些,将五万元交到李长权手中。
李长权拿着这笔钱,便开始动工了。
因为施工响动巨大,乡里邻里都知道了“老李家在挖坑”这件事,没过几天,李贤慧的几个姊妹火急火燎地赶来,坚决阻止父亲继续“疯”下去。
“爸,你真是老糊涂了!家里挖塌了你们住哪?搞出人命了怎么办?”
“你呀你呀!我们做姐姐的怎么说你才好!爸年纪大了,做个梦也能当真,你就由着他疯吗!”
“你们怎么就不劝劝爸!几万块钱打水漂,你们不心疼吗!”
几个子女轮番劝阻,李长权视若无睹,全当耳旁风,继续和工人们一起抡起工具,开始操作。
最后,拗不过父亲的一意孤行,几个姊妹只得怄气离开。
家里的坑越挖越深,李贤慧担心父亲一个人守在这里会出事,便和他一起挖。
2008年,李贤慧独自一人在16米的深坑作业,挖了没两下,石缝中冒出冰凉的河水,还涌出不少小鱼。
不一会儿,清澈的河水伴随着欢快摆尾的鱼儿填满了深坑底部,骤然成为一道“鱼泉”景观。
“爸!你快来看!成了!”
李长权闻讯赶来,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果然是当年托梦的高人所说的“聚宝盆”啊!
李家父子仔细观察河水中的鱼,体长,头扁平,全身无鳞。
一开始,他们不敢吃,更不敢往外售卖,请懂鱼的专家来看过后,才知道这种鱼叫云南盘鮈鱼,不仅吃起来口感鲜嫩肥美,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市面上80元才能买到一斤。
每年4月到9月,都有源源不断的鱼儿涌到“聚宝盆”里来在。
这下,李家不仅“一夜暴富”,更是“年年有鱼”了!
每年汛期,短短几天时间,李家就能收获1000多斤鱼儿,最高能卖12万元。
老李家靠着这口鱼泉,在别处新建了房屋,开上了小轿车,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李贤慧和杨丹把这个“聚宝盆”做成了事业,还在大坑里修了楼梯和栏杆,汛期时,每天接待前来“看稀奇”的游客,收取门票5元一人。一天能接待900多个光观客,算下来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卖鱼和参观这两项业务,一年能为李家创收30万。
后来,夫妻俩又决定把鱼泉做成一个专供游客参观、品尝野生鱼的农家乐,起名为“神奇鱼泉”,要打造成与当地特色“宁厂古镇”和“盐泉”齐名的观光旅游地。
鱼泉事业的规模逐渐扩大,李贤慧从一个朴实的打工人变成老板。
每年汛期过去后的几个月里,他无时不刻在花心思琢磨,还能如何利用鱼泉赚钱。
终于有一天,他大腿一拍,想到一个好办法。
李贤慧叫来父亲李长权,对他说:“咱们不如人工养殖这种鱼,这样一年四季都能赚到钱了!”
李长权却坚决反对。
他沉着脸说:“这些鱼都是‘阴河鱼’,咱们如今靠它发了财,是梦里那高人送给我的。他给,咱们就接着,他不给,咱们也不能去‘抢’。”
李贤慧反驳道:“哪有什么高人!这些鱼是咱自己挖出来的,咱能凭本事赚更多的钱,这哪里叫抢!”
李长权却冷哼一声,负手而去。
李家父子为人工养殖鱼的事产生巨大分歧,李贤慧还曾带着李长权上过电视,寻求专家的建议,希望从理性的角度打动父亲。
至于后续究竟如何,李贤慧有没有张罗起人工养殖的业务线,晓音暂未搜到相关信息,就不得而知了。
古人有句话叫:福地福人居。
老人李长权是有福之人,在70多岁时挖出鱼泉,终获福报。至于他的子孙后代能不能珍惜这个福报,能不能留住这份意外之财,那就要打上一个问号,留给网友们探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