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建设杂志 2022-10-28 15:53 发表于北京
以下文章来源于语言文字报 ,作者孙建锋
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服务,为教育事业服务,为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服务。主要展示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社会语文生活,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语言资源的开发与共享,语言文字信息化。
“审美创造”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核心素养内涵之一。课标明确指出:“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怎样让“审美创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笔者结合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课谈谈教学实践与反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教学中,笔者引领学生默读并做批注,与文本对话,启迪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从而培养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学生甲对《四季之美》进行了多次批注式阅读。
一读,圈出文中的形容词等,然后去掉这些让文章诗意盎然的词,留下最关键的名词与动词,读出“什么”“怎么样”。譬如第一段:“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去掉“最美、一点儿一点儿、鱼肚色、微微的红、红紫红紫、彩”等修饰性表达,删繁就简,使文本的主干变得清晰。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
二读,把之前删去的字词填回文本,聚焦品读。如第一段说“春天最美是黎明”,美在哪里?美在从“鱼肚色”到“微微的红晕”,再到“红紫红紫”,最后到“彩云”的自然色彩流变。
三读,由具体的字词扩展到段落、文本,读出自己的感受。“春天最美是黎明”,不仅有色彩绚烂的朝霞,而且美好春光给人无限希望。夏天的夜晚为什么迷人?因为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萤火虫用自己的微光刺破黑暗,这是自然生命的灵光。还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赏析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一年四季,光照万物,万物享受自然之光,也焕发自身的生命之光。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
学生乙把课文与《四时的情趣》进行对比阅读。
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是同一篇作品的译文。这个学生批注了几点不同之处。一是课文侧重四季的“美”,《四时的情趣》侧重四季的“情趣”,二者意思相通。二是课文书面语言较多,《四时的情趣》口头语言较多。前文的用词情感色彩更强烈,如“着实迷人”“感动”“心旷神怡”等;后文情感内敛,喜欢用“有意思”“有趣味”等来淡淡地表达感受。三是《四季之美》中“人”的位置比较突出,“迷人、动人、叫人、令人”等词提醒我们:人在天地草木间,静看四季流转。《四时的情趣》则很少用“人”字,但人在字里行间,不讲自明。最后,学生写了自己对两篇文本的整体思考:二者同中有异,同样的作品有着不同的表达形式;异中有同,一个关注景物之美,一个叙说四季情趣。“美”与“趣”表面不同,本质相通。懂得发现美、欣赏美的人,才能活得充满情趣。
应该说,《四季之美》的阅读实践比较成功,笔者由此总结出落实“审美创作”核心素养的三点经验。
第一,“审美创造”离不开与文本的独立对话。“感受美、发现美”是“表现美、创造美”的基础;“表现美、创造美”则是“感受美、发现美”的发展。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阅读思考。《四季之美》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收获了“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的能力;通过撰写批注,锻炼了“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学生乙,没有囿于一篇课文,而是主动拓宽视野,自寻文本进行对比阅读,读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领悟。
第二,“审美创造”要懂得美、欣赏美。何为美?清代文学家张潮有言:“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另是一番情境。”懂美之人,对身边人、眼前事常怀深情,精神天地也是极为广阔的。拥有审美的心,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如何欣赏美?美学家朱光潜告诉我们,要“慢慢走”,要“学得有趣味”。在这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语文课堂尤其要慢下来,在语言文字的品析玩味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帮他们构筑一个精神的栖息地。
第三,“审美创造”要辩证对待“欣赏”与“创造”。人与美的关系可以分成“欣赏”与“创造”两个方面。就美而言,在“欣赏”那里,美是已经存在的;在“创造”那里,美是尚未存在的。就人而言,在“欣赏”那里,人是静观的;在“创造”那里,人是活动的。人当然是美的欣赏者,但欣赏并不等于静观。对于《四季之美》这篇文本,学生的欣赏并不是单纯的阅读,而是伴随着思维的活动。“四季之美”虽然是客观存在,但它也能够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生成新的意蕴。学生的阅读,就是对“美的存在”的一种守护。从这个意义上讲,与其说“人是美的欣赏者”,不如说“人是美的守护者”。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2年8月24日文章《让“审美创造”在小语课堂落地生根》;作者: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孙建锋;图片来自千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