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乔老爷子风生水起的那阵子,乔帮主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大意是:
「想了解一个人,看看他 iPod 都放了什么歌。」
虽说相由心生,但长的一张天真无邪的脸,干着天诛地灭的事儿人不是没有。在人的本能中,人们就是倾向于认为有颜值的人会更有可能拥有诸多优良的品质。理智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告诉你,颜值和人品并没有相关性,但这两者在颜值吹枯拉朽的破坏力中,理智也能不费吹灰之力的抛诸脑后。
不相处看看,怎么知道你的女神是不是会在酒足饭饱后来一个震天响的嗝,熏你一脸韭菜馅儿的味道呢?
而手机里(搁几年前,是索爱MP3,iPod,诺基亚手机)放的歌曲,必须是自己钟爱的,不能有任何一首的将就。
录音室专辑不够嗨?那一场演唱会的即兴不够中意?原唱没有翻唱的好?正因为它是一首歌,妖比挑男/女朋友还要挑剔,不精确到某一版本,决不罢休。为了生活,可以忍受领导无休止的喋喋不休,对于诗和远方的歌,抖腿抖到抽筋的劲歌热曲,带上耳机,就是完全自己主宰的世界。
如果在相亲的时候,互相掏出手机,看看对方播放列表里的歌手和歌曲,这世上也就少了那么多咨询如何相亲的问题了吧?
摇滚青年大多喜欢谈论摇滚的鄙视链。鲍家街时的汪峰是真摇滚,减掉长发,梳着飞机头,穿着皮裤的汪老师,简直是摇滚界的于丹,伪摇滚真鸡汤的中年大叔。文艺青年大多听着白开水一样的民谣,说白开水他们会急,说这是矿泉水,没看到里面的矿物质吗?没看到里面的营养吗?没品尝出它刚烧开时的滚烫和放久了之后的冰凉吗?流行音乐古灵精怪,生气昂扬,小鲜肉能歌善舞,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快动作慢放,每一帧都是那么帅气。还有大妈杀手最炫小苹果。民族美声简直是阳春白雪,古典歌剧更是曲高寡合。
对了,还分语种。欧美的牛逼,日韩的酷炫,国产的听得懂。
真的可以的话,通过音乐去认识可以走心的人吧。在电影「一一」中,NJ听着老旧的磁带机放出的音乐,塞上耳机,他可以忽略工作上的烦恼,家庭琐事的烦躁。遇上大田这样一个「知音」,简直是人生一大乐事。音乐软化了两个陌生人之间的防备,那音乐中的故事,也不会变得遥远和不能轻易说出口了。
乔帮主的话还告诉我们,听音乐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儿。无论是农业重金属,还是乡村非主流,只要华强北的手机不是在深夜插上高功率喇叭扰民,只是静静地带着耳机,磨损自己的听力,跟随自己的心去听着旋律起,鼓点强,就没必要秀自己的优越感,为没有必要的鄙视链增添光彩。衡量下自己的战斗力,再去挑战战斗民族广场舞大妈。
这里虽然我这么说,但我偶尔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缺德,逞口舌之快,要改。
跟许多人心里想的不一样,高兴,甚至没有很强烈的情绪的时候,我喜欢听激昂的歌曲,节奏够嗨,就行。低落的时候,我喜欢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第一章。那一声声低沉的钢琴韵律,只是在映衬心情,而非鼓舞自己振作起来。让情绪自然的流动,而非粗暴的干预,就像音乐一样,有起有落,有始有终。而巴赫的这一曲无伴奏大提琴,就像是蒙拉丽莎的微笑(不是林志炫的歌哦),可以从中听出什么,但又不确实是不是,不同的时刻,会有不同的体会。
下次自我介绍的时候,给自己列个歌单吧。
告诉他人,这就是我的BGM。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