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也写写字,但对我来说,还谈不上书法,因为生活跟写字已经分得很开了,我们多是键盘侠,以往必不可少的写字反倒成了奢侈。
晚上,寂静无人,开一支不那么亮的灯,盘坐冥想一刻钟,起身铺开纸币,润好笔,化开墨,感受在纸面上的舞蹈。
大部分同学可能都在第一次课上惊叹了:“原来草书写得这么慢!”“原来写字这么有节奏感!”,我也是,即使之前也了解一些,但并没有细究到底为什么,存在什么真实的联系。
当真实的,用饱满的笔锋在纸面上慢慢悠悠从左至右、从上到下,稳定均衡的,随着呼吸心跳滑动整个手肘时,过程本身,就极易让人沉静下来。原来悬腕并没有那么容易抖,之所以抖,大概是因为心里的不稳定和杂乱的想法吧。
执笔的时候,到底是五指还是三指,并没有那么重要,选择一种自己舒服、灵活的就好,这是老师反复强调的,不用特意追求某一种。之前总是五指,后来尝试下悬腕三指,居然很稳定。
刚开始,大篆可能是稳定和心性最好的入门字体,像画画一样,头尾均匀但又有不确定的跳动,除了书法本身,还能感受古文字的趣味。
慢,大概是有习气的“老油条”最大的解药,慢下来,就能发现很多不足,僵硬、手抖,甚至突然不会写了;我们现代人生活风风火火,像上了发条的钟表,滴滴答答走个不停,从来不曾有静下的一刻,就连靠着窗口发呆的机会都被荧光屏给占满了,偶尔出门踏青,也像履行任务的一样,操心这个操心那个,谈不上体验自然,很是可悲。
书法,能与心性接近的地方,就在于“慢”,不是单纯的慢,是在慢里找到节奏感,在一点一画之间,在一横一竖之间,在上下衔接之间,在纸面,在空中,在手腕,在肘臂,在腰,在整个身体。
破除“奋笔疾书”的畅快幻象,在书桌前,像个孩子画画一样,在纸上画下音乐符号,真是一件幸事。
每一个字里,都是自己的“气”铸就的,歪的、正的,运笔的技巧是一方面,但如果找到了慢的、音乐般的节奏,技巧就暂且放在一边吧,就如弘一法师的字一样,自然纯粹,无牵无挂。
慢,需要坚持,才有持续的突破,也是耐心和真正的心性见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