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这片热土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胡子里长满故事,憨笑中埋着乡音……”

“金水沟”畔,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安家寨村就是哺育我成长的家乡。那里有我儿时难忘的记忆;有爷爷挂在土墙上破了洞的麦秸草帽、吆喝牲口的鞭子;有父亲务弄庄稼的犁耧耙耱;有母亲的纺车拐线织布机;有土得掉渣的当地方言;更有淳朴的民风,真挚的亲情乡情。

在我儿时的记忆深处,家乡曾经是那么贫穷落后。半个多世纪的只争朝夕,四十多年的改革历程,耳闻目睹那片热土一切都在变,都在大变,用现今时髦的词叫今非昔比。

            住宅的变迁

曾记得,一处不大的院落拥挤着5户人家、20多口人,两三户同住一院的相当普遍。这么多人同在一个屋檐下繁衍生息,吃喝拉撒,在当今社会是难以接受的,但祖祖辈辈就是那么熬过来的。土木结构的厦房低矮简陋,遇到连阴雨,天上下大雨,屋内下“小雨”,盆盆罐罐“嘀嘀嗒嗒”。有的住户发展家庭小经济,在窄小的院内找个角落,用“胡基”垒个猪圈羊圈鸡窝之类,共同生存空间的环境可想而知。每逢做饭时间,锅碗瓢盆叮叮当当,噼噼啪啪,奏成一曲杂乱无章的交响乐。

住宅异常拥挤,难免有个嗑嗑碰碰,大伙都能相互忍让,和睦共处。婆媳之间、妯娌之家相处得像母女、姐妹。也有谁家媳妇怪怨自家男人或娃娃做错了事,在气头上高声几句,骂骂咧咧!同院的住户认为是“指桑骂槐”,便对号入座,接过话茬较劲,甚或大打出手,闹得鸡飞狗跳,互不理睬。

八十年代初,乡上对村里住宅进行大刀阔斧调整规划,那种“大家庭”模式逐渐成为历史。乡亲们通过辛勤劳作,省吃俭用,相继修建了土木结构的厦房,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改革开放搞活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乡亲们的家庭经济状况逐渐宽裕,沿袭传承了不知多少代的传统建筑方式从此画上了句号。大家按照个人所好、经济实力,有的修建了两层“洋楼”;有的设计单元结构;有的建造简式平房;更有实力雄厚的家户上房、门房和腰房“一线起”。设计新颖别致,建筑风格各异,装潢精美时尚,居住宽敞明亮,温馨惬意,硬件设施一应俱全,新农村建设成果斐然。有的家户在城里买了单元,过上了都市居民的生活。

            农耕的转变

计划经济时期,生产队一直沿用传统的耕作模式,生产工具离不开老牛烂车疙瘩绳,犁耧耙耱靠牲口;种植农作物,祖祖辈辈一贯制,不外乎:小麦、大麦、谷子、糜子、豌豆、高粱、红薯等。地处标准的旱作农业区域,生产方式落后,投工投劳多,农作物产量低,乡亲们生活状况艰苦,经济拮据,温饱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

有一年,老天眼睁睁几个月不下雨,生长期的禾苗“低头扭筋”,好像嗷嗷待哺的婴儿,渴望雨露甘甜的滋润。成熟的小麦“一筷子”高,亩产百拾来斤。生产队给社员平均分得全年口粮仅13斤。次年春荒,黑脸队长铁锁哥骑着一辆破自行车,驭着会计到三十里开外的邻县水头村借苞谷,口头承诺:每借100苞谷还相等的新麦,乡亲自知吃亏,为了糊口,还得感谢人家热心帮衬。

过了几年,关中抽黄工程实现引水上源,干渴的黄土地得到黄河水灌溉滋润,乡亲们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耕作模式由传统方式向因地制宜、新时代需求转变,粮食和经济作物比例重新合理布局,生产经营改种优生适宜作物,诸如:良种小麦、高产棉花、优质西瓜、各类果树等,农业收入成倍增长。近些年,农业实现机械化,种植收割省心省事省时,乡亲们自发整合土地资源,扩大农业产业链,实现连片连种,科学种田。在自家责任田建温室大棚,种植道地中药材、栽植“珍珠油桃”、“黑李子”等新品种。同样是那片黄土地,经济效益翻番。父老乡亲少了愁眉熬煎,多了欢声笑语,幸福指数逐年提高,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的希望。

        代步工具趋变

大集体年代,村里见不到几辆自行车,只有个别在外“干工”或有“手艺”人家才买得起。乡亲们外出办事一般靠两条腿行走。老屋对门玲玲姐用剪子刺伤喉咙,血流不止,几个强壮小伙用门板抬着她一路小跑往20里以外的地段医院赶。到达目的地,几个小伙已是汗流浃背,衣衫湿透,瘫坐在墙角喘着粗气,有两个小伙不到一袋烟工夫打起了呼噜……

邻家拴娃哥是个皮匠,在供销社托熟人买了一辆加重条“永久”自行车,乡亲们很是羡慕:“啧啧啧,拴娃有本事,能买得起自行车,咱猴年马月能买得起这玩艺呀!”这辆自行车红遍半截巷,谁家给儿子结婚或要出远门,得提前几天或在先天晚上登门问车子。拴娃也是来者不拒,落个顺水人情好人缘。记得我应征入伍那年,就是骑着他家的自行车翻沟越岭去县武装部换新军装的,八四年正月结婚,又骑着这辆自行车接回了新媳妇。

改革开放初期,乡亲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手头也有些宽松。有的要给儿子提亲娶媳妇,满足女方提出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要求,其中自行车必不可少;有的借人家车子碰了“钉子”发誓要添置家业。不管啥原因,乡亲们先后购买了“永久”、“飞鸽”、“玉兔”等品牌自行车,骑着自家的自行车,出行方便,脸上光彩,风光体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代步工具也随之更新换代。乡亲们根据生产生活需要,淘汰了自行车,购买了摩托车、三轮车、地遛子、电动自行车等。想外出办事或购物,骑着各类代步工具,省时省力,一两个小时就打个来回,十分便利。近年来,许多家庭购买了小汽车,节假日或农闲时节,一家几口自驾走亲访友或去集市、景区游玩,家庭生活美满幸福!

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乡亲们对美好生活愿景也发生巨大变化,他们由过去的想吃饱,变得想吃好;由过去的想在城里找一份工作,变成想做一个体面的城乡居民。总之,乡亲们的衣食住行在变,精神面貌在变,生活方式在变。唯有不变的是乡音、乡情、乡愁。

身为农民的后代,我热爱那片热土,怀念家乡的父老乡亲,永远牢记养育之恩,今生今世永不忘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504评论 6 49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434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0,089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78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72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506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519评论 3 4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92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3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022评论 2 32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94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73评论 5 33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36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13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75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80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