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鱼喽,捉鱼喽——”
一条清冽的小河绕过村装蜿蜒向远方,清脆的流水声和儿童的欢喊声谱写了童年的乐章。河两岸参差不齐的芦苇随风起舞,河里的水草也一一应和着。不一会儿,只见一缕青烟袅袅升起,接着便是一股香气扑鼻而来,儿时的我会觉得这既是一种天赐的美味也是一种无法比拟的乐趣。
我生活的村庄被群山环抱着,依山傍水,水又依着山,唯一的路就是沿着河流弯弯曲曲的泥坑路,遇上下雨天或者丰水期,就要淌水而过,那时的我不会在意鞋子弄脏了,也不会觉得鞋子湿了不舒服,大概是因为所有的心思都想着找乐去了。山上疯长着楠竹以及各种各样的树木、花草、野果,还有各种野菜……
儿时的学业很轻松,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业做完后招上三五个小伙伴各种愉快地玩耍,总感觉玩耍比做作业还要绞尽脑汁,即便这样,学业并没有落后。
炎热的夏季,苍翠的楠竹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金光,知了一个劲地在树上炫耀着“知了——知了——”。这个时候是枯水期,下河也不怕水深,鱼儿都躲在两边水草里,最适合捉鱼了。捉鱼的方法我们有两种,各有各的乐趣。
第一种捉鱼方法就是沿着水草捞。捉鱼的工具可以称得上是原始而又简陋,家里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会有那种漏筛,但却捞不住大鱼;不好的就地取材现做,砍下三根细竹杆用几根麻绳支起一个倒三角,倒角的那两根竹杆留长一点做手柄,一块大麻布用针就着麻绳缠绕在竹杆上,人手一个都齐全了,大家都欢呼地挽起裤管赤着脚飞快地奔向河边。一个个都静悄悄地下了河,不敢惊扰到鱼儿,到了水草边就一顿眼疾手快地拼命捞,碰到有逃窜的大鱼就往一个方向赶,直至赶到伙伴的捞兜里。不一会儿,便收获满满。
第二种方法就是我们家乡方言里说的堵堰。我们会找那种小溪流,或者鱼塘下的一个垭口,有时候会有漏网之鱼或者意外收获。堵住上下两个口子,在下游垭口弄出一个小口子,用细网兜给它兜住,有时水流不快,还得用水瓢把里面的水给瓢出来,保证水能流出,鱼儿却一个都逃不走。这种方法捉鱼,工具就是徒手捞,讲究速度和卡位,效率就比较慢,收获也很少,但是乐趣却一分都不会减少。
儿时的想法总是天真美好的。每每看到捞起的小鱼小伙伴都会想:这么小太可怜了,看到大鱼也会想:小鱼没有爸爸妈妈会怎样?想归想,吃也还是要吃,因此每次都会选择性的放掉一些。
捉完鱼的乐趣就是烤鱼。依然是就地取材,几块青石板搭起简易烤台,随处可捡的木柴,划拉一下火柴,火苗发出嘶嘶地声音,炙烤着竹枝上的鱼,调味品只有盐,一丝丝盐,鱼的鲜香就出来了。烤鱼前家里的长辈会再三嘱咐说不要把火烧大了,烧到了山就什么都没有了。这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
如今,儿童已长大,河流还在,只是水不再清了,鱼儿也不再欢畅了,幸好记忆还是那么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