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某日,某乡镇正逢大集。那是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车水马龙。
卖瓜卖菜,卖盆卖罐。
卖葱卖蒜,卖鸡卖蛋。
柳编铁货,日用百货。
琳琅满目,一应俱全。
天刚半晌,走过来一对年轻人。以前那个年代,亲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旦亲事定妥,抽时间两个人或由亲人一起,去赶集扯衣裳(买布)。名曰递手布,传大啟,内有生辰八字,麸子、葱、艾等物,寓意吉祥。由于生活、习俗等方面因素,开始传啟只有三件(俗称三子衣),后传啟五件(俗称五子衣)。现在水涨船高,狮子大开口,不敢想象!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二人快步来到一布摊,女方用手一指“这布颜色不错”。男方上前问道:“你好!这布怎卖?”,“八块一米,两米十五”。女方将头微微一摆“才八块!”男方见状“对不起!太贱了不要!”说完,二人转身离开。
卖布的一见两人走远,急忙将刚才看的那捆布拿起来,不让他人看见,隐隐地走过几个布摊,连忙放在经常一块赶集熟人的布摊上,又耳语几句,急忙退下。
此时,刚才买布的那对青年人,边走边聊,喃喃细语,慢慢悠悠地向前走着。忽然,女方一指“你看,这儿也有”。二人来到摊前“这布怎卖?”男方问,“十三一米,少钱不卖。”“这布好!”“给扯够一身的布料!”“好嘞!三米多,不用找零钱,多给你点,四十块钱。剩一星半点布料,说不着,年年有余!
男方付钱,二人拿着布,高高兴兴的走了。
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