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这种人,人群中总是嘻嘻哈哈的,说话是最大声的。一转身嘴角下拉,面无波澜。
有时候人前常笑的人不一定表现出的是真正快乐,是礼貌、是敷衍、是一种隐藏。而人后的偷笑才是属于自己的快乐。
表面的笑容永远抵不过内心的欢愉,再生动的面具也骗不了内心下的自己。
社会太复杂生活太劳累,我们活在父母的眼中,活在老师的期待里,活在他人的评价里。心里有一根的线,好像一松懈,辛苦营造出的形象就会全部瓦解,我们需要表现出来善良,表现出平易近人,这些所谓的“表现”过度的消耗了大半的精力。,让我们没有心思花在自己身上。
取悦别人不如尽力取悦自己,讨好型人格不会长久。就像小朋友交朋友一样,用糖收买人心,被很多小伙团团围住,成了最受欢迎的人,但是当他没有能力分糖果时,不但朋友一哄而散还容易招人厌弃。
而取悦自己才是最好的修行,毕竟世界上只有一个你,这个唯一的你,只有自己最了解。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都会先从自身的角度想问题,如果你都不知道怎么让自己开心,那谁能呢?
自信源自对自己的认可,蕾蕾小时候就很自卑,因为从小山村里出来,说话尾音重带着充满乡土气息的口音。一张嘴就会有同学跟着学舌,有一次有个过来跟她聊天,显得友好显得平易近人,可是话一出,那个同学大笑着跑开了,一边还重复她那的那句“乡音”。
同学的嘲笑让蕾蕾很自卑,不敢说话,甚至自卑自己的出身,自卑自己的家庭。后来她用很长的时间联系普通话,矫正语音语调。到现在她还总是提到这段往事,好像那段窘迫还历历在目。
现在的蕾蕾完全不一样了,在一家网络公司做销售经理业绩突出,还经常座位讲师为公司做营销类培训。
其实从自卑到自信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接纳自我成长的过程,正视自己的不完美,要么改变要么笑对它。找到自己的优势,发现那个闪光点,找回信心。
扩大认知度,每个人的认知度就像一个圈,认知范围越广那圈的范围越大,容量就越大。即能看到他人所不见的,甚至可以影响其他人的认知范围,掌控大局。
你内在的喜悦影响的是你生命的质量,生命本是很简单,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只要自己才能感知到的那份豁达。学会在孤独中享受快乐,不管以什么面目示人到最后都是为自己而活。独自的偷笑的发自内心的快乐。
做一朵夜间开花的夜来香,夜来香夜晚开花无人注意,因为它的花朵只为自己而开。白天时百花齐放争相斗艳,都是为了引人注目,得到他人欣赏。而这夜来香,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依然开发自己,只为了让自己快乐。
孤芳自赏并不是自暴自弃,很多时候我们脸上挂着笑容却不是真的在笑,我们嘴里说着的高兴也并不是真的在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