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历史文化《兰台别记》(十一)巡盐御史笔下”水务“古镇

     郑重申明:原创不易,文责自负 


《兰台别记》(十一)巡盐御史笔下”水务“古镇

 由一首明代巡演御史范永銮笔下《过平原》,来看海盐运输带动一个古城镇的繁华。先简述一下海盐:自古盐铁是封建王朝的专卖产品,特别是“盐业”也是国家重要税收之一,所以都有专门负责的人。东部沿海地区自古也是产海盐之地,而山东渤海地区更是产盐的基地,即使今天盐化工也主要集中在此地。山东海盐历史悠久,从春秋齐国就有记载史,而北宋以后更显得突出,在金元时期就形成重要海盐基地。把海盐从沿海运至内地,不但有专人负责,又需要一个便利低成本的运输通道,内河运输顺理成章的承担这项重任。


元代山东渤海湾“八大”盐场以及马颊河航运路线

在元代,因黄河南迁入淮,山东渤海湾出形成著名的“八大盐场”,通过马颊河(红框内看绿色)和大清河两条主要河道水运至内地,(需要说明:大清河在清咸丰五年即1855年被黄河占有如海;马颊河也因河道淤积不断向北改道,明中后期才稳定形成今天走向。)也因航运塑造两岸许多繁华的城镇,许多地方《县志》都有记载。

明初,置北平河间盐运司,后改称河间长芦,所辖盐场二十四。山东所辖盐场十九,其中宁海、丰国、永阜三场,在山东省盐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正统元年(即1436年)九月长芦运司地方有兴贩运私盐者,令侍郎王佐带御史萧启巡察长芦、直沽等地盐场。正统三年设立内、外官员,后定御史巡盐。正统十一年(即1446年)以山东诸盐场隶长芦巡盐御史。长芦巡盐御史常设北京宣武门外,每年巡视直隶河南、山东盐务一次,在天津、沧州、山东皆设立行馆。

“巡盐”是指巡视监管盐务, 其职责主要是收缴盐税;而“御史”则是指负责监察官员防止腐败 ,并监督盐商的专卖。明中后期长芦巡盐御史带管:通州直抵济宁一带河道。 

   在正德十六年春巡盐御史范永銮奉命巡视各地盐场及盐务工作,并代巡内河运河。他由渤海之滨盐场沿着马颊河入海口逆流而上,行至平原境内一个盐运集散之地“水坞”码头,编写了一首七律诗


明代盐场以及马颊河航运路线


《过平原》     巡盐御史----范永銮

平原津畔临边浦,驱马悠悠此日程。

望断翠华芳草合,空余行在暮烟横。

风流汉客名无恙,慷慨唐臣气若生。

俯仰乾坤今古别,落花啼鸟重含情。

 

先简述作者:范永銮(?-1534),字汝和,号苏山,桂阳(今湖南郴州汝城)县人。正德九年(1514)甲戌科进士,出任江西贵溪知县,有政绩。正德十四年(1519)十一月升浙江道御史,在执政中作风正派,裁决果断。正德十六年任巡盐御史奉命赴长芦等地巡盐。后官累至:嘉靖十三年(1534)润二月升四川右布政使,都有声望。同年致仕归乡,不久去世。范永銮善文学。

浅析整首诗:

平原津畔临边浦,驱马悠悠此日程”首句是整首诗的关键,即说“平原津”码头渡口距离海边入海口盐场距离不算很远,自己骑马从海边悠然而来,不紧不慢也就一天的路程。

望断翠华芳草合,空余行在暮烟横”一路芳草翠绿相融合的景色,突然在前方空间开阔,日暮下的炊烟已经升起,横于前面村镇前。这里也就可以判断横在前面不是平原县城。

风流汉客名无恙,慷慨唐臣气若生”当年风流人物蜀汉昭烈帝刘备在平原的故事还在流传,英名被后人敬仰而永传不息。唐代安史之乱中,平原郡守颜真卿慷慨激昂抵抗叛军的气势,现在如同当年一样被歌颂不断传承而不减弱。

俯仰乾坤今古别,落花啼鸟重含情”俯仰天地古今变化很大,朝代都已经更替很久了,但是此暮春落花纷纷时节,人们在鸟鸣环绕中行走,那声音中更能体会到铿锵悲烈的“忠义”之感情。


这首诗整个关键就是“平原津”在哪里?东汉之前的“平原津”都知道在平原西南今天张官店附近,历史资料上都看的到。东汉至唐末,黄河在平原正南边,渡口也在正南。北宋时黄河“二水流”,东流河道在平原西南到东北,这时出现两个渡口重镇“药家镇”与“水务镇”。药家镇即后来腰站镇。而“水务镇”,则充满各种传奇故事,并与三国平原令刘备也有关系,也与颔联中“汉客”有呼应。

传说: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在东汉末年任平原县令时,刘关张不满都邮,并鞭打督邮,刘、关、张由城墙基部的“龙门,即门)”夜逃,跑到此有河流拦路,此时河面起水雾,刘备三人才没有被发现并乘船逃脱。三国鼎立,刘备做了蜀汉皇帝,当地百姓就把这个村寨更名为"水雾"(或"水霧")。隋唐时“水雾”就逐步壮大,北宋在史籍明确记载:为商埠大镇,熙宁十年水坞镇税收为六百六贯七百八十一文,占平原税收四份之一。此镇遂改名"水坞",但后来后讹传为“水务”。。


北宋德州所辖:平原、安德、德平三县


金代,黄河夺淮入海,北方水路没有黄河水源,则在旧址上开挖河道,因从河南滑县黄河金堤北引出溢水而成河,而命名“金河”,“金河”还是承担内河粮食海盐的运输任务,沿河两岸上因设关卡收税而繁荣古镇,如灵城镇、夹滩镇、固河镇、黎济寨镇、水务镇等名镇,水务镇是金代唯一在平原县内水路运输关卡的重镇。


金代


元代在大一统前提下,开通京杭大运河,配套也就有马颊河内河功能(如下图),“平原津”作为商埠码头也就只有水务镇。顺水运粮食,泥水向上而运海盐,远到河南内地。明朝以前是一个拥有 “九顶菊花街”美称的古镇。


元代

明朝初期,在金代时期的“金河”古河道基础开挖疏通,并贯通新旧马颊河,此段并命名“朱家河”,在古镇“水坞”兴建水陆码头,设置漕运署衙,专伺过往船只。明代《平原县志》中记载:水坞镇,平原第一镇,水坞码头。


明代平原段开挖朱家河

明白巡盐御史的工作任务,是巡视盐场以及内河码头盐务,催收盐税,同时视察内河河道运输能力,所以就好理解“过平原”及“平原津”,也是借用古地名,就是到平原内河商埠码头---水坞镇,而且至今有许多“水务村”传说故事。过去“水务镇”这里向南有通济南的官道。

还有一个明代平原的人文现象,也能证明这条“朱家运河”的作用,在明代平原科考的进士举人十分之八的人,原居住地都在“朱家河”沿岸不远的村子,如宋仕家族,姚文渊家族、张敬家族、张国柱家族等等,其实就是经济基础好的地方,才有才来支持家族子弟去读书,或先买的例贡,入太学读书,这样升官几率就很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