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讲到茶馆,说渔民喜欢喝茶,茶馆中,老茶客应该渔民占多数。渔民也喜欢喝酒。外祖父只喝茶,不喝酒。
喝酒的渔民,又以荣字帮为主。喝白酒、黄酒。这些喝茶的渔民,一大早就到茶馆里喝茶,谓之喝早茶。其中的一部分人,在茶馆里喝酒。他们对佐酒用的菜要求不高,花生米、馄饨、面条等均可。
渔民在茶馆喝酒,图的是热闹。这些人,一般都是老茶客,也是老酒鬼。茶馆是他们唯一的活动场所。他们边喝酒、边聊天,交流各种最新的信息,当地刚发生的大事小事、奇人怪事、好事坏事等都能及时在茶馆里了解到,茶馆里似乎每天都在举行民间新闻发布会。东拉西扯,南腔北调,茶馆里,烟雾缭绕,酒气曛人。此刻的渔民,也许是一天中最轻松愉快的时候。喝了酒的,似乎更是显得很兴奋。
可惜,那时我还小,茶馆的情况印象已经不深了。
只记得,十多年前,我在菜场贩蔬菜,种蔬菜的嘉善菜农,将茄子、黄瓜、西红柿、蘑菇等蔬菜运到金泽,芦墟、莘塔等地小摊小贩都一大早去金泽,等候菜农的到来。有时拿了蔬菜时间尚早,就到菜场的小吃店中吃一碗面或馄饨,看见很多在喝早茶,也有人在喝酒。️茶和酒喝得差不多了,就各自道别、回家。
莘塔渔民中,喝酒比较有名的蒋福生、夏金林、夏渭生等几个。他们几个,据说喝酒不分时间的,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只要有空。他们的特点,是喝的时间长,但并不是说酒量特别好。整天都在似醉非醉、半醒半醉的状态。夏渭生是大队治保主任,相当于现在的村委会主任吧。是我初中同学的父亲。我经常去同学家,每次去,都看见同学的父亲在喝酒。似乎也没什菜,只有花生米、五香豆之类的。喝什么酒,不记得了。他总会给我讲一些大道理,表情十分严肃。内容也不记得了。
之后,他去看簖了。有一天晚上,一条大船撞坏了竹断。第二天,人们发现夏渭生失踪了。大约过了两三天,在某处找到了他的尸体。是怎么死的,至今仍是一个谜。有人认为,可能是他跳上大船,与船上的人发生争执,后被推入河中,溺水而亡。去世时仅五十多岁。
我的同学,比我大一岁,属老虎,人极聪明,与我的愚钝有天壤之别。他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当了大队团支部书记。接着,入了党,任村委会主任。后辞职,自办一家企业,生产轮椅。一路很顺畅。但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赌博,输了很多钱,借了高利贷。同学把厂转让给了别人,造了没几年的楼房也卖掉了。
同学初中毕业,我升入高中。之后,虽在同村,但一直没有来往,形同路人。所以,他的消息,都是听来的。他有个妹妹,在镇上的农贸市场开饮食店,有一段时间,我经常看见同学一个人坐在店里喝酒。这之前,我并未听说过同学喜欢喝酒。也许,他无法接受如此大的变化,于是只能借酒浇愁吧。
村里还有一个,喜欢喝酒的,在船上捕鱼为生。渔船都装上机器,不再摇橹了。一次,坐在船头上,不慎掉入水中,死了。他的老婆在船尾掌舵,竟一点都不知道。
有个在菜场贩鱼的,个子小,瘦瘦的,天天喝酒。人称“小鬼阿大”。整天醉曛曛的样子,见了人就打招呼,发中华烟。他的熟人很多,都是一些酒肉朋友。前两年,不做生意了,很久没见到过了。
我的父亲也喜欢喝酒。他从未去过茶馆喝。小时候,记得买酒也要凭票的,我经常帮他上街买酒。四十多岁时,他喝粮食白酒。后来,年龄大了,改喝黄酒。喝过嘉善黄酒,好像是一元多一瓶,一斤装的。晚年,查出患糖尿病,控制饮食,基本上不喝酒了。子女先后成家,逢年过节,全家团聚,父亲高兴,就喝一点沙洲优黄。出门走亲戚,也会喝一两杯。平时,很少喝。没见父亲喝醉过,觉得他的酒量并不是很好。
我当兵那年,在家里摆了两桌,大多是亲戚。听说,那天晚上,大舅舅喝醉了。我父亲也很激动,喝得有点多了。
记忆中,只有这一次,父亲差点喝醉。
渔民和农民,生活习惯有很大不同,最大的特点,渔民更喜欢喝酒。包括自己在内,也是算喜吹喝酒的。有一段时间,没结婚之前,与同村的朋友经常小聚,喝的是当时的劣质酒,红高粱、分金亭、房亭、嘉善黄酒等。前几年,在菜场开小店,每天晚上,都会喝一两杯黄酒。后来,分湖诗社成立,活动多,聚会也多,有的会劝酒,招架不住,连干几杯。曾经醉过不止一两回。醉了,去喝茶,最后,诗友送回家。
但总体来说,我喝酒的量不大,水平也不高,算不上酒徒、酒鬼。
渔民的后代,不喝酒的不多。据我所知,有个别的女性,酒量也是很不差的。酒鬼有点不雅,不妨称之为酒民,酒国中的小民。皇帝万万岁,百姓天天醉。平民百姓,就这点追求,满足了。也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