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冰老师组织的短篇共读。
在毕飞宇的《大雨如注》里,那场倾盆而下的暴雨,洗涮了校园、操场的污垢,也冲掉了姚子涵的“完美人设”,冲掉了内心的压抑与矜持,释放出孩童的天真快乐,粗俗放纵。更像一面反光镜,照见了功利教育,内卷对孩子成长中的摧残。
故事核大姚夫妇“望女成凤”,女儿四岁起便被十余种课外班填满童年,女儿完美的人设里,有不为人知的痛苦。她在暴雨中短暂释放埋下悲剧的结局。
起:以姚子涵被过度规划的成长开篇,展现父母用教育实现阶层跨越的畸形执念。
承:美籍教师米歇尔介入,却被大姚转化为交易,但姚子涵从米歇尔身上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
转:暴雨中姚子涵短暂释放天性,却因过度劳累引发脑炎昏迷,成为命运的陡转。
合:以姚子涵的昏迷又清醒收尾,她忘记母语,说出流利英语,是对父母无声的抗议?还是内心的觉醒?还是对教育内圈的叩问?
开篇
大姚是师范大学的管道工,看惯了教授的生活方式,他把改变阶层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
姚子涵从四岁开始报第一个舞蹈班开始,陆陆续续的又报了十几个班,想想这个孩子,没有玩耍的时间,没有童年的快乐,演化成一个学习机器。
姚子涵的身上还有许多看不见的东西——她下过四年围棋,有段位。写一手明媚的欧体。素描造型准确。会剪纸。“奥数”竞赛得过市级二等奖。擅长演讲与主持。能编程。古筝独奏上过省台的春晚。英语还特别棒,美国腔。姚子涵念“water”的时候从来不说“喔特”,而是蛙音十足的“瓦特儿”。姚子涵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哪里还是“棋琴书画”能够概括得了的呢?最能体现姚子涵实力的还要数学业:她的成绩始终稳定在班级前三、年级前十。
她的同学们把姚子涵叫作“画皮”。“画皮”在我记忆里是个贬义词,《聊斋》中“画皮”藏着狰狞,是一种虚假可怕的美。姚子涵这“画皮”却裹着完美——成绩顶尖,才艺出众,待人温和,全面发展,样样优秀,只是眼底难见真性情,像幅精致却无温度的画。
从这里看出,姚子涵是一个有着完美人格特质的人,核心特质表现为:
对自身和他人有极高标准,追求极致的秩序与规整,容不得一点失误或混乱。注重细节,思维严谨,习惯用“对错”“好坏”来评判事物,常自带批判视角。内心有强烈的责任感,做事一丝不苟,但也容易因过度追求完美而陷入焦虑,对未达预期的结果难以释怀。
发展
姚子涵发现自己喜欢“国际”舞和钢琴,但一直以为自己家穷,没有经济能力学这些学费很贵的项目,殊不知她爸爸还是隐形富翁。
大姚小农思想表现明显,不能让女儿知道他很有钱,怕女儿知道有钱后,不努力奋斗学习。
请外教米歇尔来教姚子涵口语时,包饺子请米歇尔吃,也想让女儿占便宜多学点儿口语。这种大姚以“提供食物换免费英语教学”的算计,最终被米歇尔吃了饺子,还学了汉语。让大姚恢心不已。
高潮
再一次米歇尔来与姚子涵口语练习时,选在了足球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撕开了姚子涵的完美“画皮”,暴露出内心的欲望与放纵。
“爱情来了”,这句话匪夷所思了。姚子涵还没有来得及问,米歇尔一把抓住她,开始疯跑了。暴雨如注,都起烟了。姚子涵只跑了七八步,身体内部某一处神秘的部分活跃起来了,她的精神头出来了。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姚子涵这辈子也体会不到暴雨的酣畅与迷人。这是一种奇特的身体接触,仿佛公开之前的一个秘密,诱人而又揪心。
雨越下越猛,姚子涵的情绪点刹那间就爆发了,特别想喊点什么。兴许是米歇尔教了她太多的“特殊用语”,姚子涵甚至都没有来得及过脑子,脱口就喊了一声脏话:“你他妈真是一个荡妇!”
雨水在姚子涵的脸上极速地下滑。她已经被自己吓住了。如果是汉语,打死她她也说不出那样的话。外语就是奇怪,说了也就说了。然而,姚子涵内心的“翻译”却让她不安了,她都说了些什么哟!或许是为了寻找平衡,姚子涵握紧了两只拳头,仰起脸,
对着天空喊道:“我他妈也是一个荡妇!
姚子涵跟着米歇尔在雨里奔跑、欢笑,卸下所有“完美”的枷锁,那一刻她才像个真正的孩子。她与米歇尔在雨中的释放,又照见了被规训掩盖的本真,让人性的复杂在雨幕中显形。
结局
淋雨后的姚子涵带病学习,最终病倒昏迷,恰似暴雨引发的“山洪”,是长期积累的压力以极端方式爆发。身体用最决绝的方式,反抗着长年累月的精神压榨。这哪里是一场意外?分明是被过度透支的青春,在重压下的轰然坍塌。她脑炎昏迷了七天,这时的大姚深深的忏悔,是要一个优秀的孩子?还是只要她能活过来,就不再有期待,让她开心健康的成长?只有要失去时,才发现我们要的太多。
想想多少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将自己的焦虑与执念,变成捆绑孩子的绳索?那些所谓的“成功标准”,早已吞噬了成长本该有的模样。当我们在谈论教育时,究竟是在培养一个“人”,还是在打造一个符合社会评价体系的“产品”?
姚子涵的昏迷,或许正是对这个时代最沉痛的叩问:当教育只剩下“跨越阶层”的功利,我们丢失的,又何止是一个孩子的童年?
书中的意象。
画皮。外表美丽内心丑陋,假面人。
大雨。沉重压力,冲刷,打破固化认识,消除完美人设。
米歇尔。隐喻着外来文化对本土教育和价值观的冲击。
民族舞与国标舞、古筝与钢琴。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碰撞。
被挤干的海绵。姚子涵失去生命的活力。
姚子涵醒来后不说汉语只说英语。象征着对中国教育内卷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