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丢丢《每天听本书》D43-《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凯利·麦格尼格尔2017.8.23
今天听的这本书《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麦格尼格尔有两门非常受欢迎的心理学课程,分别是“自控力科学”和“在压力下好好生活”。
2012年,麦格尼格尔以“自控力科学”这门课程为基础,出版了百万畅销书《自控力》。这本书在各大平台都很红,几乎每个读书训练营中都会看到这本书。
如今,她又将“在压力下好好生活”这门课程中的精华内容提炼总结,写下了这本《和压力做朋友》。所以,我们读了这本书,就相当于在斯坦福大学读了一门最受欢迎的心理课,是不是想想都觉得很过瘾呢?
这本书主要讲了三个问题:压力是什么?压力有什么好处?怎么和压力做朋友?(具体如图,图片来源:得到)
1.压力是什么?
我们现代人老说自己压力山大,那么你能说清楚压力的概念是什么吗?
一个东西困扰我们,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这个东西,当我们把它弄得明明白白的时候,可能困扰就会解除一半了。
书中介绍,心理学对压力的研究起源于匈牙利内分泌学家汉斯·塞利的意外发现。他往小白鼠身上注射了提取自奶牛卵巢的荷尔蒙,他希望通过这个实验来研究荷尔蒙的作用。结果出人意料,小白鼠染上了出血性溃疡,免疫系统的所有器官都缩小了。
塞利试着注射其他物质,结果小白鼠们仍然出现了同样的症状。最后,塞利灵光一闪,得出了结论:小白鼠出现症状不是因为被注射了东西,而是因为注射本身。塞利发现,小白鼠获得任何不舒服的体验后,都会出现同样的症状。
压力这个概念就这样诞生了,塞利用“压力”一词指代他对小白鼠做的事情,也指代小白鼠对这些虐待的反应。推演到人类身上,塞利认为压力就是身体对施加在身体上的任何行为的反应,而压力会显著地危害人体健康。
我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压力的定义: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这个定义涉及到三个关键词:压力源、压力反应、体验过程。
压力源:就是让你产生压力的那个东西,可能是人、事、物、环境等等。
压力反应:这种反应包括两个成分,一是心理成分,包括个人的行为、思维以及情绪等主观体验,也就是所谓的"觉得紧张";另一个是生理成分,包括心跳加速、口干舌燥、胃部紧缩、手心出汗等身体反应。
体验过程:压力不是一瞬间的反应,它是个过程。这就让你有机会在这个过程中调节自己,应对压力。
现代人普遍认为压力是对人体有害的,这个认知的来源就是塞利的小白鼠实验。因为小白鼠遭受的这些压力带给它们身体上的各种不良反应。
不过本文的作者凯利教授就犀利的指出,小白鼠受的那可是虐待啊,人类生活中的那些压力是不能和虐待相提并论的。(话说,这个真的是值得讨论的问题,科学实验中用动物到底对还是不对,真的是太不人道了,看到这里说小白鼠被输入各种液体产生各种溃疡,然后被电击、严寒、酷热,真的是看得我的心揪揪的)。
作者认为,压力只不过是人生的负面体验,是常态的,不一定会带来负面的结果。
现在已经有科学研究表明,压力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2.压力的好处
那么压力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有三个:激发生理爆发力、促进社交、一定程度促进健康。
激发生理爆发力:回想一下你经历过的压力很大的场景,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呼吸沉重,心跳得很快,精神高度紧张。人在高压的状态下,会产生更多的能量,我们的能量来自于脂肪、糖和氧气。在高压下,肝脏会有更多的脂肪和糖供给血液;呼吸加深为身体导入更多氧气,心跳加速将氧气、脂肪和糖输送到肌肉和大脑,通过这些方式,你的压力反应使你做好准备,应对面前的任何挑战。
这一点在竞技比赛中体会的最明显,世界大赛为什么会出各种世界纪录?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这样的大赛压力激发了运动员的爆发力。
促进社交:这是因为压力会刺激催产素的分泌。催产素是一种男性和女性都会分泌的荷尔蒙。它负责调节大脑的社交功能,当催产素大量分泌时,人们会不由自主地渴望和他人连结,比如触摸、发短信或相约一起喝啤酒;也更愿意信任他人和帮助他人,并能从关爱他人的行动中获得满足。
此外,它还会抑制大脑的恐惧反应,遏制身体僵硬、不知所措等本能反应。它会让你勇敢面对平时不敢面对的挑战。
促进健康:是的,压力是促进健康的。压力产生的催产素对心血管健康十分有利。催产素能帮助心脏细胞再生,修复心脏的微小损伤。因此当压力诱发催产素分泌时,反而帮助我们强化了心脏。这和我们通常听到的信息大不一样——一般认为,压力会诱发心脏病!虽然存在压力诱发心脏病的案例,但不是每种压力都会损伤心脏,压力的情况非常复杂,很难一概而论地说压力一定是有害的。
3.怎么和压力做朋友
作者说很简单,建立正向的压力思维模式。
什么意思呢?简单的说就是凡事往好了想。不要老想着压力对我们是有害的,要相信压力是有利于我们的。
不要小看了这个思维的能力,觉得我说的都是鸡汤。这是有科学根据的。
我们的思维模式就是我们看世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模式是不同的角度,有的人积极,有的人悲观。
而思维模式其实是大脑的工作模式,在遇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大脑的独特的思维模式启动,各个部分开始分工合作,分泌各种物质、发出各种信号,积极的是积极的物质和信号,消极的是消极的物质和信号,所以对同一件事,不同思维模式的人产生了不同的想法。
而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你经常做积极的思考,大脑就会习惯于产生积极的物质和信号,最后形成习惯,形成固定的积极的思维模式。凡事都往好了想,你说你的人生是不是就会不一样了?
所以,拥抱压力,和它做朋友吧!这并不容易马上就做到,但是只要开始尝试,只要有起点就一定会有美好的终点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