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眼镜:古代人近视怎么办?一口气看完眼镜的前世今生!

今天,想说一说眼镜。

对,就是现在十个人中有八个都会戴的眼镜,现在眼镜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应该是还是近视眼镜。

我们都知道近视大多是因为长时间过劳用眼造成的,在当代,多是为手机电脑之类的电子产品所累,那么在靠油灯和蜡烛照明的古代,会不会有近视患者呢?

古代也有近视

其实近视古来有之,只是古代患近视眼的人群比例是远远低于近现代,当然原因都不用多说。

古代有一个词叫“闻墨”,就是说读书的时候贴着书看,脑补一下那个画面就会知道,其实就是因为近视,只有凑近了才看的见,这个词的意思是形容读书勤奋,想来也有点扎心,眼睛都近视了,得有多用功啊!

正如上面所说,古代的近视人群除了少许来自于职业、环境和遗传等客观影响之外,绝大多数都是读书人,并且多发于家境不错的读书人身上,因为他们有钱买书,也有钱买蜡烛,穷人就算有了书,哪怕是晚上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来看书,也会因为白天在户外干活而使眼睛得到休息和修复。

所以说,在古代,近视其实可以说是一种富贵病。

北宋司马光就是近视眼,他曾经自述:“素有眼疾,不能远视”,除外,为我们熟知的还有周文王姬昌、欧阳修、纪晓岚等人,但那时医学条件受限,近视眼都被统称为“眼疾”,明代《景岳全书》中将其称为“能近怯远症”,相比如今的“近视”,在表意上倒有七八分相似。

是“病”就得治

患上近视,极为不方便,南宋《石林燕话》记载:

欧阳修近视,常时读书甚艰,惟使人读而听之。

读书都要靠别人读给自己听,这多影响效率。

《史记》中记载,周文王“眼如望羊”,后来《释名》中解释说,“望羊”就是“远视茫茫”的意思,这和我们当今戏谑近视所说的“十米开外,人畜不分”大概是差不多的意思。

既然古人认为近视是一种“疾病”,自然就要想办法医治,智慧的中国人就开始从各个方面入手,以减轻“怯远”症状。

1.自制“护眼灯”

读书人就直接从灯油上入手,宋代的《养病漫笔》中写道:枸杞子榨油,点灯观书,能益目力。

将烛光变为柔和的绿光,能让眼睛久视而不乏,这大概是如今市场上各种护眼灯的鼻祖了。

2.外洗

根据史料记载,大文豪苏轼曾因写作过劳患上了目痛,通过用热水或者药水外洗的方法而得以痊愈。

这实际上和如今的一些眼药水舒缓眼睛干燥,减轻疲劳如出一辙嘛。

3.中药调养

《景岳全书》中记载:不能远视者,阳气不足也。也就是说古人也经常用药补的方法来调理眼睛。

《本草纲目》中记载了多种有明目功效的药材,比如芜菁花“主治虚劳眼暗,久服长生,可夜读书”,槐实“令人可夜读书,延年益气力”,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等等。还可以药补加上食补。各种医学典籍中也记载了不少方剂用于治疗眼疾。

4.养目

刘禹锡在《闲坐忆乐天以诗问酒熟未》诗中提出:“减书存眼力,省事养心王。”就是多多让眼睛休息,也可以减轻眼睛劳累的症状。

但其实,上面这些方法只是适合一些眼睛疲劳的人,当近视之后,这些方法,见效并不明显。

从放大镜到近视眼镜

其实在眼镜出现之前,中国人民已经发明了读书必备利器:放大镜。

国内现已发掘的最早的镜片是东汉王室刘荆的墓中出土的金圈嵌水晶放大镜,该镜直径1.3厘米,嵌水晶直径1.1厘米,边厚0.2厘米,中间厚0.3厘米,可以放大物体5倍。

可这放大镜,终究是不方便,对于近视来说,只适合看书,而看稍远的地方,依然无济于事。

而近视眼镜,最早是英国学者发明,大概在元明两代年间传入中国。

在万历年间,开始有了眼镜的记载,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说:

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细节,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笔画信明。中用绫绢联之,缚于脑后,人皆不识,举以问余。余曰:此叆叇也。

近视眼镜的雏形便有了。

眼镜成为身份和时尚的象征

直至清代,眼镜开始大量流入中国,但却并非寻常人家所能买得起,一度成为了身份的象征,从下面这剧照中也可看出来。

清代的《阅世编》中详细记述了当时眼镜的价格:

眼镜,余幼时偶见高年者用之,亦不知其价,后闻制自西洋者最佳,每副值银四、五两,以玻璃为质,象皮为干,非大有力者不能致也。

除了近视眼镜,也开始衍生出了老花镜、墨镜等,宫廷里面也会安排工匠专门为眼镜制作华美贵重的匣子,后来还设置专门的机构来修理和制作眼镜,以满足日益增多的需要。

雍正对眼镜可谓是爱的深沉,他的眼镜无处不在,每到一地都随手可取,他不仅将眼镜作为封赏大臣之物,还指示工匠为宫廷内的工人特制防灰尘的保护眼镜。

到了乾隆时期,眼镜已经颇为普遍,但乾隆一直坚持不佩戴眼镜。他对眼镜的效果十分清楚,“能助目昏备……老年所必须,佩察秋毫细”。但他坚决排斥眼镜的原因,一是因为材料,他认为西洋的玻璃眼镜对身体有所损害,不如传统的水晶镜片:“玻璃云害眼,水晶则无弊”,“玻璃者过燥,水晶温其性”;二是因为习惯佩戴之后,就难以摆脱,人为物役:“一用眼镜,则不可舍,将被彼操其权也。”

这或许折射的是当时社会的一般心理及对于未知尤其是西洋器物的态度。

但其实,从康雍时期开始,在当时文人和官员的群体,以及后来在大众群体之中,眼镜已经逐渐成了一种实用又时尚的物品。嘉庆、道光时期,文人和官员中流行在身上佩戴眼镜盒,可见眼镜在个人用品中的重要性。

起初,戴眼镜者多是读书人,时间既久,眼镜也就成了读书人的标志。当时文人风气渐盛,不少人戴上眼镜装斯文:眼镜戴来装近视,学他名士老先生。

眼镜也是时尚的象征,年轻人逐渐成为佩戴眼镜的主流群体:近视人人带眼镜,铺中深浅制分明。更饶养目轻犹巧,争买皆由属后生。

当然,眼镜也并非是文化人的专属,清代李行南有诗句:少年不尽风流态,叆叇斜窥红粉妆。少年把眼镜一戴,得窥世间红粉风韵,那一刻,在眼前开启了一个新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39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2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916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9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30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1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34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5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02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90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21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7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8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