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最高兴的事是年前备年货,我爸骑着二八自行车带着我去本地最大的年货市场,自行车后架侧面有个我爸自己编的铁筐,先焊接框架再编铁丝网,能放很多东西呐。每年年前我爸都会带我去周边各大年货市场,有时骑上一小时去津南的葛沽赶集,那是天津相当有名的大集,有卖天津四郊五县农产品特色;有时去郊区的新城镇黄圈镇,那是农家产品集散地,平日有小集。还有一次带些稀罕的水果去看他住在农村的老朋友,傍晚带回了几个大瓜吃了好几顿饺子。
我们每年除了去远些地方玩还必定去塘沽街里的地道口农贸市场,那里可有名气了,进入腊月每个礼拜日都会有很多人,那里最具特色的是鞭炮角,人们在路上摩肩接踵挨挨挤挤,就在地道口上方一个三角形区域,在那卖鞭炮好的全凭鞭炮更响,鞭炮都是专业户自己的作坊制作的,为了展示鞭炮质量都是现场燃放听响,主家用一个很长的竹竿挑起一串鞭炮,点燃一根烟猛吸一口再伸向信子,快速挑起竹竿立马听到一串脆响,那所响之处冒起汩汩白烟人群中一片叫好声,商户扯着大嗓门喊价,自然是比上一家更优惠,一群人哗啦围过去递钱再乐呵呵抱着鞭炮挤出来,我拉着爸爸的手仰着脸到处看,爸爸总会在人群里多待一阵,多听几串,我们爷俩在浓郁的鞭炮气味中感受着年的临近,那时的火药味很正宗不呛鼻子,那时候的鞭炮不伤人,那时候的年货市场没有小偷。
看够了听得差不多了我们继续逛,正宗的沙窝萝卜、心里美萝卜、宽带鱼、猪肥肠,还有大猪头,我爸是必定会买个猪头回家的,他背着手左看看右端详,摸摸后脑勺是不是留了脑花,扒开嘴看看口条在不在,多走几家多比比,瞅着不太大零件儿都齐全的就指着要了,买猪头是逛市场最后一项,买完我们赶紧回家收拾它去了,我们全家都盼着这个项目呐。
以前的猪头会带很多毛,不似现在的溜光水滑的大嘴巴子,过去处理猪头比较麻烦,我爸先把烙铁在火上烧,烧得快红了拿出来秃噜猪毛,猪脸又不是平的就会有不少地方秃噜不到,我爸再拿出刮胡刀子给它刮脸,我妈妈每次提起这段都津津乐道:“你爸的脸对着猪脸,它闭着眼睛挺享受的样子,你爸像个剃头师傅似的给它刮脸,比对着镜子给自己刮都仔细。”我爸说:“真是那样吗?哈哈哈,我刮干净了你们吃得痛快呀。”我妈赶紧说:“哪啊,我每次夹起一筷子就判断这是哪块,还有毛呐!”“那下次你用镊子再择一遍呗?”“我可干不了那活儿,干完就甭吃了。”
我小时候父母赚得少哪有钱总买肉啊,偏偏我爸特别喜欢吃肥肉,猪头很便宜我们就借着过年打打牙祭,可以吃好多顿,我爸特别会酱猪头肉,可惜我小时候没有耐心看他干活早就出去玩了,等回来就能吃上香喷喷的肉了。
没想到结婚后我经常吃到老程做的酱猪头,据说他是得了我爸爸的真传,如今的猪头可干净了,再也不需要火烙铁烫了,也不用刮脸,更不需要炖一天,猪头肉很香,肥肉也不腻,制作手法很重要,做不好就全糟蹋了。去年春天我在得意楼读书,恰逢老板买了个牛头,让附近一个大饭店的厨师酱出来,茶楼就此还搞了个牛头宴,买了热大饼,夹一大块儿牛头肉蘸上秘制调料再配上黄瓜条或生菜叶一卷,嘿!大姑娘小媳妇各个吃得赞不绝口不停地再来一卷,傍晚我去读书时老板把剩下的一大块给了我,我开心坏了!立刻扫了电动车就回家了,那晚没隔夜就吃了一顿,简直太香了!
这个周六上午我和老程在楼下市场看到卖猪头的,挑了个白白净净地提回家,老程一顿操作猛如虎,下午三点多钟就熟了,哎呀妈,年味顺着锅里冉冉升起的汤汁气息就蔓延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