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同事请假,我获得了一节上科学课的机会,甚是欣喜。和孩子们在教室里就相关知识了解和掌握之后,依据这节课的课程内容,该进行户外实地测量太阳高度角。我指导孩子们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小组,组内完成分工,便带着他们奔赴操场,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测量下午3点时候的太阳高度角。10个小组迅速散开,找到自己的测量地点,便开始分工合作。当做标杆的学生,背对太阳站立,站得笔直笔直,生怕因为自己站得不规范而影响了测量数据;负责拉绳子的同学,相互协作,将绳子绷得紧紧的生怕因绳子的松紧度不同而影响测量数据;拿着量角器趴在地上测量角度的孩子,小眼睛死死盯着量角器,反复调整,生怕报错了数字;抱着记录本站在一边等待记录的孩子,紧张而又焦急的或蹲或站,用心记录。
在这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的问题:有的组带的测量绳子不够长,怎么办?孩子们随地取材,请来红领巾帮忙;有的组连续测量两次数据不同,怎么办?孩子们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数的方法将问题解决。甚至有的组孩子考虑到“标杆身高不同,可能会导致测量的数据不同”,而让组内的孩子轮流当标杆,反复测量,反复计算。短短的10分钟时间,这十个小组的孩子去都专注于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得出最精确的太阳高度角。他们群策群力,相互配合,想尽办法,完成测量。
在返回教室后的总结汇报中,有两个组的测量数据与其它组的测量数据相差特别大,大家鼓励他们课后继续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寻找导致差异的原因。
这短短的10分钟实地测量,是这节课的灵魂所在,是这节课学生的兴趣点所在。让孩子学会在问题中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实地操作给了他们锻炼沟通、合作的能力和经验积累的机会,没有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不需要老师提醒某某用心参与。这10分钟,应该是高效的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