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手机上看到了一个视频,一口气看了七八遍,忍不住转发到了家长群里。
一个看起来五六岁的小女孩想跳上一个跟自己肚脐差不多高的塑料板凳。
第一跳:跳到了板凳边沿而,滑下来了。
第二跳:板凳倒了,小女孩向后趔趄了四五步。
第三跳:滑倒时抱住了板凳。
第四跳:凳子彻底翻了,小女孩向后打了个滚儿,倒了。
第五跳:跳上去踩到了板凳边沿,没站住,后跳落地。
第六跳:同上。
第七跳:同上。
第八跳:人和凳子全部侧翻。
第九跳:差一点就站住了。回头看身后的爸爸。爸爸说了几句鼓励的话,亲吻了一下额头,拍拍她的小手掌,示意加油。
第十跳:斜下四十五度角升起胳膊,完美的起跳动作,走起!站住了!小女孩拳头紧握,张大嘴巴,发出像狮子一样“啊呜”的吼声。这是属于胜利者的吼声。
中午饭班后我用投影放给了同学们看,第一次看同学们看到小女孩摔得人仰凳翻,哈哈大笑。连着放了四五遍,有同学不笑了,在认真的思考。
我问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吗?韩同学说她想到了她自己。开学时她做仰卧起坐只能做十几个,坚持每天都做,现在能做四十几个,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她还在继续练。
宗同学关注的点很与众不同,她说小女孩是在爸爸的鼓励下,最后一次才成功的跳上了板凳。我帮她补充道:遇到困难时,遇到瓶颈时,爸爸妈妈、好朋友的鼓励非常重要。她点头坐下了。
潘潘说小女孩一直在坚持,很了不起。
我说出了我的感受:前九次摔倒都不放弃,才有了第十次的成功站立。
之后我把一个板凳放在了讲台前,问谁想像小女孩一样试着跳一跳,做一做她最后跳成功后的动作。
鲁是第一个尝试的同学。他嘣的一跳,转身面向同学,两臂用力上举,狮子般大吼一声跳下来了。之后四五个同学也试着跳了,吼了。
之后我把板凳放在讲台上,凳子变得更高了,仍然有两三位同学大胆地尝试了。下午最后一节语文课结束的时候,我让所有的同学都试着跳上自己的板凳,像小女孩一样嘶吼,体验一下那是什么样的感觉。
我没有时间一个一个去问每个孩子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很可惜。做这个小游戏,只是希望他们在今后的某一天,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克服某种困难。挑战成功、或者取得突破的时候可以毫无保留地嘶吼、表达出自己的兴奋。
当一个人有过一次克服困难后的兴奋体验,可能会从此爱上那种感觉。因为爱上了那种感觉,下次再遇到困难时,不是退缩,不是放弃,而是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努力。我们往往因为找到一种感觉、爱上一种感觉,才会爱上去做一件事。
有些人看到这也许会说,多么危险,摔倒怎么办?摔断腿怎么办?胳膊折了怎么办?这样的问题我回答不了。太多大人以危险为由,拒绝给孩子体验的机会。我想搬来一位心理学大师的话来让自己今天的游戏不被过多批判。河合隼雄写过:“真正有价值而没有危险的事物,在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多少。相反,如果大人对一切都连声叫停、连呼危险,孩子反而会经常出事。如果想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个性,一定程度的危险是不可避免的。”
让我反复观看很多遍的原因是:我喜欢视频最后属于胜利者的嘶吼。
不知道有没有哪里触动到了您?
宫
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