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T1是从410.4瘤株中未经诱变筛得的6-硫鸟嘌噙抗性细胞株。当注射到BALB/c小鼠中时,4T1自发产生高转移肿瘤,可转移到肺,肝,淋巴结和大脑,同时在注射部位形成始发灶。诱导转移时不需要摘除始发灶。4T1细胞在BALB/c小鼠中的生长与转移特性与人体中的乳腺癌十分相近。这种肿瘤是人VI期乳腺癌的动物模型。4T1-诱导的肿瘤在手术后及未手术情况下转移的动力学相近,可以用作手术后及未手术模型。跟其他肿瘤模型相比,由于4T1的抗6-硫鸟嘌噙特性,微小的转移细胞团(少到仅仅1个)也可以在许多远端器官中检测到。
4T1是一种可移植的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它被广泛地用作体外肿瘤模型,用于研究人类乳腺癌。4T1细胞有高度的侵袭性和肿瘤形成能力;它们倾向于从乳腺的原发肿瘤部位转移至其他部位,包括肝脏、淋巴结、肺、骨骼和脑部,因此是研究乳腺癌转移的理想选择。
细胞名称:小鼠乳腺癌细胞
细胞简称:4T1
产品货号:TCM-C705
种属来源:小鼠
组织来源:乳腺
细胞形态:上皮细胞样
生长特性:贴壁生长
培养体系:RPMI-1640+10%FBS+1%P/S
配套培养基货号:TCM-G705
传代比例:1:3-1:6,每2-3天换液一次
传代周期:48-72 h
培养条件:气相:95%空气+5%CO2,温度:37℃
冻存条件:60%基础培养基+30%FBS+10%DMSO,液氮储存
质量检测:细菌、真菌、支原体检测均为阴性
4T1细胞培养注意要点
1. 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细胞特性
① 小鼠乳腺癌细胞(4T1)为贴壁细胞,上皮细胞样,细胞在低密度时及传代第二天会有少量细胞为圆形或没有上皮细胞形态的细胞,期间不要换液,一般传代48h后会恢复正常。
② 4T1传代周期较短,在标准培养体系RPMI-1640+10%FBS中,倍增时间在24h左右,细胞传代比例1:6-1:8,传代周期2-3天。
2. 小鼠乳腺癌细胞(4T1)注意事项
① 4T1细胞密度越高消化时间越长,建议细胞密度80%进行传代,消化时间约5-10min。(不同品牌、不同温度的胰酶可能消化时间有区别)
② 4T1细胞在密度高于80%,或者在同一个培养器皿中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胞难消化,推荐使用分步消化的方式进行。
4T1细胞推荐消化步骤:
a. 去除细胞上清,使用0.25%胰酶替代PBS清洗一遍;
b. 加入适量胰酶,放入37℃培养箱消化,5min左右取出观察一次;
c. 如观察到有大部分细胞变圆,可轻拍瓶身,如细胞不可脱落则延长消化时间。
d. 如观察到有部分细胞脱落,则将已经脱落的细胞悬液收集到离心管中加入完全培养基中止消化,原瓶中再次加入新鲜胰酶重复消化一次。
e. 将分次消化的细胞悬液集中在一起进行离心,去除上清后按照1:6-1:8的比例进行分瓶。
f. 传代后第二天细胞不需要换液处理,一般2-3天即可长满。
③ 血清质量差异可能引起倍增时间波动,建议选用高质量的胎牛血清。推荐使用海星4T1细胞专用培养基(TCM-G705)。
参考链接:4T1-CRL-2539|ATCC 20240124180136_312_3586.pdf(cellbank.org.cn)
4T1细胞的研究应用
癌症生物学:4T1细胞系被广泛用于研究癌症的发展和生长。它是研究和探索不同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参与肿瘤进展和转移的理想体外模型。此外,它可揭示这些过程中细胞信号通路、微环境和基因表达的作用。2019年进行的研究使用4T1细胞发现了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STAT3、MMP2和MMP9基因参与其中,这些基因的抑制可以显著限制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4]。类似的研究也表明在肿瘤发展和转移中涉及到其他几条信号通路。
癌症治疗研究:4T1细胞系被广泛用于癌症治疗研究中的筛选和评估新疗法。一项研究探讨了迷迭香提取物(Rosemary-FeNPs)和纯迷迭香提取物中绿色合成的铁纳米颗粒对4T1细胞系的细胞毒性潜力。研究结果提出Rosemary-FeNPs比纯提取物更有希望。类似地,2021年的一项研究研究了生姜提取物在4T1乳腺癌细胞和4T1小鼠模型中的抗肿瘤潜力。
已发表过的文章:
IF=18 Wang Z, Sha T, Li J, et al. Turning foes to friends: Advanced “in situ nanovaccine” with dual immunoregulation for enhanced immunotherapy of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J]. Bioactive Materials, 2024, 39: 612-629.
IF=5.8 Zhao H Y, Li K H, Wang D D, et al. A mitochondria-targeting dihydroartemisinin derivative as a reactive oxygen species-based immunogenic cell death inducer[J]. Iscience, 2024,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