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回家乡的乡镇享受安逸,还是在大城市急流勇进追求发展
这是我最近经常和家人讨论的话题。我经常怀疑问自己这样值不值,觉得现实在一点点消磨自己的坚持,但又不甘心后放弃。每次加班深夜,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没有一盏属于我,在那一刹那,怀疑自己坚持的意义是什么。每当迷茫无助,想找答案的时候,总是看一些励志故事,激励文章,索要帮助和建议。但是看完之后我并不能复制粘贴成功?我的人生是我的人生,他们的经验是他们的经验,读来对我无用
我们习惯于看到各种甜睡的面孔,却少有人上前掀起床单来,看到下面密密麻麻的钉子。我们看到进进出出穿着干练的白领进进出出看似高大尚的大楼,却从没有能知道这些人有多少次躲在楼道里崩溃的瞬间。或者是像张爱玲说过的那样,在这一袭华美的裘衣下欣赏挤挤挨挨的虱子。答案我们都知道:睡在哪里,都是睡在雨里。只是所有人都顽固地坚持认为,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里,会有属于自己的屋檐下的一张小床。那些写成功学的人会告诉你一个单词:选择成本。在A和B之间漫长而痛苦地选择,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选择本身并没有对错,然而犹豫却会让一切慢慢成灰。传统智慧在纸张和口头上一直流传着冰冷冷的劝戒: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让人打消一切妄念,老老实实过自己的小日子。可是,可是远方就在那里,在太阳落下的山背后,在桅杆消失的地平线深处。传说飘来飘去,有人的确远走高飞,而且并没有死无葬身之地
我想,无论是过哪一种人生,都有各自的理由,背后也有种种不得已。问题仅仅在于我们把生活当作了手中的那个苹果,我们总是把光鲜靓丽的一面示人,自己永远面对着有虫洞的那一面。所以,总的看下来别人手里的苹果总要更好些,却少有人去想别人很可能面对了一条更肥大壮硕的虫子。佛教里把这种视角称之为平常心,可惜拥有这种视角的人总是少之又少。
应该承认,这是一种困苦,一重磨难。谁都年轻过,所以谁都心比天高过,但是未必每个人都曾经飞过。每天的生活里,都可以看到许多振翅高飞的故事,以至于让现实变得更加让人难以忍耐。在保持目光向上的同时,应该了解大数平均的铁律——绝大多数人必须要过着庸常的生活,这是所有人所无法逃避的命运,我们都是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