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亡明讲史》
作者:台静农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读历史,在复杂繁琐的无数时间和人物中缕清历史的脉络,是一件很考验历史学修养和文学功力的事情,所以,我先把历史的大梗概列出来,本书就是讲述了崇祯帝自溢到南明政权覆灭这期间的故事,一初亡国大戏。
要阅读本书,先了解本书依据的历史大事记:
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611年2月6日):崇祯出生。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陷北京。33岁的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而死,太监王承恩、大学士范景文、都御史李邦华、户部尚书倪元璐等诸臣从死,明朝灭亡。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
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永历帝在昆明被杀,南明政权最终灭亡。
总结出全书情节发展的纲要为:
1.对于李自成入关之前,末世帝王家悲怆的描写一直到崇祯皇帝自溢,这种绝望悲怆达到了高潮。
2.李自成率众部囤聚北京,这里开始,悲怆转变成嘲讽,李自成的劫掠搜刮,秉国政者的奴颜婢膝,纷纷讨要一官半职但求自保的媚态丑态刻画的入木三分。
3.吴三桂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
4.弘光帝在南京即位。
5.扬州城破。
6.南京降清,明朝终。
虽然陈独秀希望尽量将本书定位史学类的著作,但由于时代的原因,本书仍旧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被定位创作出版。
台静农先生在历史框架基本属实的基础之上,融入了创作时代背景中生出的很多主观看法和情感,对于士大夫投降丑态的讽刺,对于文官爱钱,武官怕死,人事纷争,希望的光芒逐渐黯淡直至漆黑如夜,比黑夜还令人绝望,因为大厦将倾不会有黎明的到来,崇祯也好,史可法也罢,他们都燃尽自己希望做大厦最后的支柱,可最后的结局都无比的决绝,崇祯自溢,史可法被杀。
明朝的告别是不断加速下坠的惨剧。史可法固守扬州,致使清军十日屠城,他最终不屈就义。
史可法犹如暗夜长空的流星,终将熄灭,难挽狂澜。
书中武人,带着凌冽的风骨与主动归降的昏庸颟顸皇帝,将永远伫立并对峙,在中华历史万古滔滔的江河两岸!
全书已崇祯生前最后一篇《罪亡己诏》开篇,奠定了全书悲怆绝望的基调,但见世事苍凉却无力回天的罪责,宣告了大明的最终结局,时日湮远,唯有此篇文章仿佛崇祯的声音在耳畔作响:
朕为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为朕赤子,不得而怀保之。
坐令秦豫邱墟,江楚腥秽,罪非朕躬,谁任其责?
所以使[民]罹锋镝(遭受战争的摧残),蹈水火(处境艰难),血流成壑,骸积成山者,皆朕之过也。
使民输刍挽粟(运送粮草),居送行赍(谓封建时代贿赂过往官员),加赋多无艺之征,预支有称贷之苦者,又朕之过也。
使民室如悬罄(一贫如洗),田尽污莱(田里的水路不通,长满了野草),望烟火而无汀(苍茫的人世烟火,都找不到一小片绿洲),号冷风而绝命者,又朕之过也。
使民日月告凶,旱潦荐至(谓水涝与干旱接连而至),师旅频仍,疫疠为殃(瘟疫为患),上干天地之和(人祸干扰天地和气),下聚室家之怨者(家族怨声载道),又朕之过也。
至于任大臣而不法,用小臣而不廉,言官首鼠,而议不清,武将骄懦,而功不奏,皆由朕[抚]驭失道,诚敢未至,终夜以思,局蹐无地(畏缩不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