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张红,持续分享1802天,2022年7月2日
询问一个人背后的为什么看似合情合理,甚至表达出一种真正的关心,然而,成人向孩子提问时将被视之为一种责骂或训斥,次数多了之后,他们通常会得到以下几种回应:耸肩、咕哝、沉默、“我不知道”或防卫的反应。
许多孩子会把为什么问句与严厉的声音,手指指他们等联系在一起,这会让他们感到不安,罪恶和羞愧。
对于“我不知道”的回应
第一个建议是保持冷静,不要过度反应,不要假定他们内心存有某些黑暗的动机或遭到了抵触,你反倒可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青少年的话,他们可能是真的没有什么答案。所以你可以诚恳地说:“我知道,我正在问你一些艰难的问题,所以假设你真的知道,你猜你会怎么说?”请按主假装,他们知道答案,这种做法不同,寻常会让案主们放下防卫,有时他们会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回应。
第二个建议是引入案主的重要他人的知觉,你可以问:“你最好的朋友会说什么呢?”“最好的朋友”对儿童和青少年很有作用,因为就定义上而言,最好的朋友是站在你这边接纳你,且没有任何不恰当要求的人。
如果真的什么都不起作用,就试着把我不知道或沉默是唯一个正向的特质,也许他是一个深思熟虑的思考者,你可以去欣赏这类坚决沉默类型的孩子,对他保持好奇,并以这些为基础来给予他赞美。因为面对成人期待的答案是儿童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和决心,才能够继续在成年人面前保持沉默。
还有一种就是他们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沮丧和绝望,以至于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未来,这个时候因应问句就十分有效。因意问句易于回答,因为她的要求是小小的,无可否认的成功。例如一个人在今天早上如何做到按时起床,或到达咨询室的。
引导来访者描述他们所拥有的优势,唤醒在艰难处境下继续尝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