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在简书上坚持阅读的第1本书,希望打卡能坚持下去。加油!
今日阅读王维审老师的《成为更好的老师》,11~20页。
读书摘抄:
1.当命运带着缺憾、不公、伤害袭来的时候,把自己做大做强是一种必要的挣脱。其实,即使是长得一帆风顺的人也需要一种挣脱,挣脱已有的辉煌和荣耀,走向更加深邃的天地和远方。
2.教师在持续写作中形成了敏锐的反思力,助推了各自的教育教学和专业成长,在发表了大量文章的同时,教育教学素养也逐渐凸显。
3.不仅困境和不堪需要改变,成功也可以递进,让优秀的更加优秀,成功的更加成功。
4.写作可以带来挣脱的力量,可以提炼为这样几个关键词:浸润式的积累,缓慢而有力的改变,一点点垫高。概括起来说,人生劣势的挣脱,未必是轰轰烈烈的、喧嚣着的挣扎,也可以是静敏的,舒缓的水到渠成。
也许,这样的挣脱更有力量。
5.人若没有打碎自己的精神,生活迟早会走向板结。每一位老师,在最初的时候,肯定都是豪情与激情满怀,也很努力和勤奋。只不过,在岁月与世俗的侵袭下,慢慢地臣服,慢慢地板结,慢慢地没有了流淌和生动。所以,有时候,教师需要一点打碎自己的精神。站在教师成长的角度来说,“打碎”就是时时警觉地反思,每每仔细地回眸;就是在激情快要凝结的当儿,轻轻给自己一个敲打,一点撼动,让自己不至于硬化,并始终保持向上的灵动。
6.随着岁月的递增,那些曾经安放于理想最顶端的追求,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沦落到俗尘里,被淡忘在简单重复的琐碎中。
7.假如,我们把时间看成是人生的河流,它可能会以两种方式流淌过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一种是一步步拉伸生活,一种是一点点流失余生。前者是用进取之心为人生做加法,后者是用颓废之意为人生做减法。假如,我们把时间看成是人生的牧场,它可能会以两种形态驾驭不同的驰骋,一种是飞扬理想和希望,一种是泯灭梦想和憧憬。前者在用不懈的努力染绿远方,后者在用枯竭的方式沙化未来。
8.一个坚守理想的人肯定会有这样的胸怀:在还可以奋斗的日子里,就不要让自己的行走局促于当下,不要让自己的内心局促于安逸。说得简单一点,那就是无论如何别弄丢了自己的理想,别忽视了自己感受明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