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老师读书 | 寻找文本阅读的交集点

文 | 康磊

这两天在阅读孙绍振教授的《名作细读》,同时,也在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

发现用苏霍姆林斯基对于智力教学的“交集点”这一概念,我用孙绍振教授书中的解读文本的理念,能够结合语文教学来理解,更直观、更易于理解。

交集点

所谓“交集点”就是教材中各种因果关系交错的地方。

这些地方往往晦暗不明,正是产生疑问的地方,而对新知识的掌握,正是通过这些因果关系的梳理(由晦而明,问题解决)而完成的。(魏智渊《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上》第171页)

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述中说:

在备课的时候,正是要从这个观点对教材进行一番思考:要找出那些乍看起来不易觉察的“交集点”,即各种因果联系、时间联系、机能联系交叉集结的地方,因为疑问正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的,而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求知愿望的刺激物。(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51条)

我的理解是:所谓“交集点”就是学生的疑问之处,或是看似平淡无奇不易觉察,而蕴含着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通道,教师只有把这样的地方给学生讲解清楚,挖掘出各种联系,学生才能从中获得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有更大的收获。

孙绍振教授在《名作细读》自序中说起语文教学,深感语文教师对于文本教材的无感和无知。

不管是中学还是大学课堂上,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都是难点,也是弱点。难在学生面对文本,一目了然,间或文字上有某些障碍,求助于注解或者工具书也不费事。这和数理化或者英语课程不同,课本上那些难点、疑点,如果教师不加阐释,学生不可能凭着自发的感性理解悟透彻。自然科学或者外语教师的权威建立在使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已知。

而语文教师,却没有这样的便宜。他们面对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自以为是的“已知者”。如果不能从其已知中提示未知,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再雄辩地提示深刻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悟,就可能辜负了教师这个光荣称号。

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地讲解教参上的课本解读,还以为权威,没有误人子弟。

孰不知,这正好暴露了多数语文教师专业能力的欠缺,对于教材文本解读能力的无能,即不知道找到“已知”与“未知”之间的“交集点”,不能启发学生透过看似“懂”的文字中,领悟深刻的语文魅力,培养语文能力。

什么是文本阅读的“交集点”呢?

现试举几个例子,供大家交流。

例一:《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问题: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有什么妙处?

解读:

把春风比作“剪刀”感觉比喻有些突兀,二者没有相似的地方,为什么我们会觉得这个比喻好呢?
春风一般是柔和的,温暖的,不大好用剪刀来开窗吧,可诗人贺知章却硬生生地用了,后人还觉得挺好。

这就是一个很能引发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算作一个交集点,成为我们解读的关键。

用“剪刀”比喻,回答了第三句的疑问,虽是自问自答,正是引发读者联想:这么细柔的柳叶,必是谁用巧手裁剪而成的。谁呢?只有温暖的春风来了,柳叶只会出来,所以,春风催长了柳叶,就剪刀像裁出了一样;这与第二句的“绿丝绦”也是呼应着的。第三句的“裁”与第四句的“剪刀”正好也是自然的协调词语。……

解释了这些,学生才会从看似简单的字句中,品味出语言的意味,体会到诗句的韵味,领悟到汉语的精妙。

(具体解读赏析请参考《名作细读》第17-19页。)

例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问题:“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草怎样的特点?为什么说它是写草的千古名句?

解读:

绿草美在翠绿的颜色,喜人可爱。这还只是色彩上的特点。韩愈这里却发现了草另一种美,介于翠绿与枯黄之间的美。

这样的草,写出的诗人独特的心灵感受。他关注草色,去观察草色,却发现真正走近了细看时,却又发现草的颜色不见。这是何等精致的心理感觉!

通常我们总先粗心忽略,后来细细地观察才有所领略。而对春草的形貌却正好相反:远远粗看时发现,细心观察时消失!

这不是失落,而是更有趣的更深邃的体验,是对春草特别的领悟。
(具体解读赏析请参考《名作细读》第21-23页。)

例三:《我的老师》魏巍

问题:为什么作者要把少年时的小伙伴们讽刺挖苦自己的话“哎呦呦,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喽!”,还写到文章中?

解读

这样挖苦诅咒的话,作者原话写入文章,表明这些话对作者内心伤害如此之深,到数年之后还记得!
越是诅咒的深刻、越是伤害的严重,那下面老师对他的帮助和劝慰就越巨大!
这是为了从反面衬托老师对我的内心的帮助影响深刻!
而老师帮助我的方式,也是一种非常郑重的书信的方式,而不是口头的安慰,所以作者并没有用安慰,而用“劝慰”,劝导劝解时,也是肯定讲了很多道理,并认真地修改书写,不是单纯地敷衍解决,而作者用“排除”这个词,说明这个问题非常大,才值得去排除。可见这件事对作者的影响确实巨大!
(更多解读参看拙作《朴质文字 浓郁师情——《我的老师》解读》)

交集点,就是可能引发高品质问题的情境。它可能指教材中因果关系错综复杂的地,或与学生原有经验容易产生冲突的地方,或一些引发困惑的实验场景、自然现象,等等。而高品质的教学,就是找出或制造这种情境,然后,从情境中产生问题。学习的过程,因而就是问题解决的过程。(魏智渊《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上》第174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理解教材,找到教材中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地方,并且设计恰当的问题,组织好课堂流程,让学生在不断探求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深入知识的乐趣,从而找到学习的快乐,找成智力活动的成功感,形成学习上的自尊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670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28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26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3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12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3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45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96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96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9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26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0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0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85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1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2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