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后一章关于朱元璋的记录。
前面说到为了监督和控制人民的税收和行动,朱元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人口户籍制度,被称之为“黄册”,黄册的庞大确实做到了对人口更精准的监控和使税收没有遗漏。黄册执行对是10年一次对更新,并且为了能让黄册保存的更久,不被虫蛀,朱元璋洗洗地规定了所使用的纸张材质、厚度、封线粗细等,而且必须用楷体,如有修改必须重新滕超,不得出现涂改、删除等现象。在最开始,各级官员确实是严格执行、层层审核,但久而久之,黄册的登记开始出现了懒散、随意等现象。人口不再一一普查,进行详细地登记,有些甚至为了图方便,在年龄上直接加10,丝毫不去证实老人是否还健在,因此出现了一个村庄存在100多位100岁以上的老人。并且为了压缩成本,黄册的质量也成了豆腐渣工程,用更薄的纸张、更差的纸张、更细的线,没有了油封,草草了事,字迹潦草,多处涂鸦修改,甚至看不清楚字。这样的黄册入库以后,导致库里的黄册大面积地遭遇蛀虫,以致今日都找不到一本完整的黄册。
黄册入库有严格的审核标准,为何这些黄册还能入库?可见官员们对于黄册的事情已经敷衍了事,不再严格执行朱元璋定下的铁律。在崇祯十七年明朝覆灭的时候,清军发现了崇祯二十四年的黄册,这是官员们为了敷衍而事先预定的,这也是人们叹息明朝的一个最好的例子。
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几十年定下的铁律最终会被这样对待。想要朱氏江山万年长存,靠铁律是完全不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