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北方,还远远够不上飞花重叠,只有零零落落的野草和早开的飞花,努力证明着春天的到来。和风暖日,也算不上,毕竟,春风肆虐,怎么也让人感受不到春暖花开的美妙。
尽管如此,我还是忍不住要跑在春风里,收藏春色点点滴滴的爱意。我也常常愿意,将暗夜里不断生长的心事,将一蓬蓬等待泛青的草木,将一个人恒久不改的眷恋悄然唤醒,然后静待,陌上花开缓缓归矣。
这时令,我的小城没有完全盛开的桃花,泛青的杨柳尚未穿上它春日的新装,婀娜多姿起来,只有蓝天,云朵,而我,只想披着一身暖阳,静静飘过。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特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最能感受到春天的,当然是花了。树上的花,野外的花,绚烂了整个春天。
和花一样让人感受春天的,还有野菜。
春天,万物萌动。踏青,也成了这个季节我的最爱,其次就是挖野菜。小时候我也挖过野菜,那时候,挖野菜是一种生活,野菜常常是每家每户的主菜,苦苦菜、曲曲芽,荠菜,苜蓿都是我喜欢的。在清贫的岁月里,野菜是上苍对人们特有的恩赐,是救命的菜,而今,野菜却成了人们的餐桌上的养生菜。
几乎每到春天,我依旧会去寻找野菜,若说是寻找野菜,倒不如说是寻找一个念想,寻找儿时的那种无忧无虑的快乐。春天又来了,继续到田间地头踏踏青,去挖些野菜,去寻找逝去的时光。
一场春雨一场暖,不觉间,路两边的草儿绿了,一点点的生长起来,随着草一起长大的还有野菜。
野菜也不是到处都有,有时转悠半天找找不到一棵,幸运的时候会忽然发现很多,一大片,一大片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知道是从哪冒出来的,别提令人多高兴了,真想多长出几只手,把这些嫰嫩的野菜都挖回家。
野菜刚刚破土而出,那饱满的芽叶小小的并不起眼,地面下的根茎还是挺长的,白白的,好肥嫩。
其实,要说野菜有多好吃,也谈不上,如果真的很好吃,或者说真像大家说的有多养生,那么一定会有商家大量种植的,所以我认为大多人吃野菜,更多的时候吃的是一种情怀。
要说吃野菜的趣味,我想最有趣的其实还在过程中,漫山遍野找野菜,挖野菜,挖回家之后,一棵一棵仔细地去除枯叶和杂草的摘野菜,还有洗野菜,野菜毕竟长在野外,虽然大多时候不受农药的污染,但它“土生土长”,清洗过程也是一个需要细心和耐心的过程。再用清水洗净。当然野菜的吃法往往也是多样的,开水烫一下,凉拌,煲汤,或者做馅包包子饺子都可以,口感清爽,味道极好!
还有“茕茕”把苜蓿洗净,用面粉均匀的拌了,加上少许盐,上锅蒸5分钟就好。拌以蒜蓉作佐料,喜欢辣的可加入适量的辣椒碎片,一碟色、香、味俱全的“野菜茕茕”就呈现在眼前,尝一口,鲜味十足。
初春时节,大街上也常常会传来村妇“卖苜蓿,荠荠菜,苦菜芽——”的叫卖声,到菜市上看看,荠菜、山菜、苦菜成了抢手货;到山边遛遛,老太太、小媳妇都拿着小袋子,在山坡上弯腰低头挑拣,就连小伙子也加入了挖野菜“大军”。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起那些年吃野菜的往事。
小时候,一到春天,一放学,我便带上妹妹,跟着堂姐一起去挖野菜,只是那时候我们的主要目的是玩,常常漫山遍野跑个一天半日的,结果很少挖到野菜,天黑了就灰溜溜的回家了。
记得那时候,我有个同学,家里在山上,自家种了苜蓿喂牲口,她知道我爱吃苜蓿,春天到了,她每周都要带一筐苜蓿送我,并且还教我做苜蓿小吃的。后来因为升学,我考上了高中,她没考上就分开了。
后来听说她毕业后不久就嫁人了,嫁到了很远的地方,那时候通讯不便,从此我们便失去了联系。现在每年春天我都要去挖野菜,尤其喜欢挖苜蓿,我知道我爱上的其实不是挖苜蓿,而是挖苜蓿的记忆。
生活富足、衣食无忧的今天,又时兴起吃野菜,则或者是吃腻了鱼肉想换换口味,或者是看好野菜的保健功能,或许更有春风吹拂之际,踏踏青、活动一下筋骨的想法吧,而我始终还有一个情结,就是每当春风吹起,苜蓿发牙,就会深深的想念儿时的同学,于是便会不由自主的去田间地头想象她当年给我挖野菜的样子,感受她对我的一份情义。
一场一场的春雨,催生了山林田野间丛丛野菜,心动不如行动,只想选一个阳光晴好的日子,约好友伴,挎上筐,拿上小铲,说说笑笑,沐浴着和煦的春光,奔向田边地头,奔向小山向阳坡,到山间地头去采摘野菜。
阳光越来越有暖意,身边开始有星星点点的绿。春风在向我们招手,心里也按耐不住的痒痒:田野里的野菜也该冒头了吧?
挖野菜,其实也是一种幸福的张扬。一走进田野,就像春风一吹便活泛起来的野菜,整个人是放松的,徜徉在春日暖阳里整个人是幸福的。
只要你愿意走向乡野,去细细欣赏和品味,一定就会有一份不一样的幸福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