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邪若不去除,吃再多的补品也无济于事。 很多人患上脂肪肝、哮喘、高血压等疾病,其实都与湿邪入体有关。那么,如何检测自己体内是否有湿呢?这里有一些简单的小窍门。
1、观舌头与面色
如果您在照镜子时发现自己舌苔厚腻,或者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那就基本可以确定为脾湿。健康者的舌象一般较为红润,舌面的舌苔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定期观察自己舌象的习惯,对照一些中医舌诊的图片,您会在镜子里发现自己健康问题的“蛛丝马迹”。有些脾湿严重的人,会感觉口内黏腻,面色晦暗且发黄,早晨起床时眼皮肿或有下眼袋。
2、大便不成形
一般来说,正常的大便是像香蕉一样软硬适度的条形,而如果像熟得过度的香蕉一样软烂、黏腻,则是脾湿的表现。另外,可以观察一下大便是否很容易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干净,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您的湿气很重。体内湿气过重时,小便往往表现为尿不多,甚至尿量很少或尿得不痛快;有些女性则表现为白带量多。
3、刷牙时恶心吃饭没食欲
很多人说自己一刷牙就恶心,要呕吐,嗓子里总像堵着什么,想吐又吐不干净。其实,这也是湿气重的一种表现。另外,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食物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的过程中有隐隐的恶心感,好像吃下去的食物在往上顶,这也是脾湿的一种表现。
4、起床后小腿肚发酸
湿气重的人起床后会感觉小腿肚发酸、发沉,还可能在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而且表现为虚胖的体征,更严重者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5、精神状态不佳
湿气重的人常常会有胸闷的感觉,长呼一口气才会感觉舒服,身体特别疲乏,懒得活动,活动时关节发紧,不灵活,有头昏脑胀之感,易困倦,有时记忆力减退,其实这一点不难解释,古人说“脾气一虚,肺气先绝”,说明脾与肺的功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脾气虚到一定程度,肺金失养,就容易出现精神状态不佳的表现。
严冬已至,很多人把“冷”当成头号大敌,早早做好御寒准备。事实上,“风、寒、暑、湿、燥、火”这致病的六淫邪气中,杀伤力最强的是湿邪。不正确的生活习惯也会让湿气乘虚而入,危害健康。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杜绝以下坏习惯。
一是“病从口入”,饮食结构不合理,摄入了过多的高热量食品,比如洋快餐、油炸食品、含糖饮料、酗酒等,且三餐分配不合理,晚餐过于丰盛。
二是体力活动明显不足,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坐着,上班坐在桌前,下班以车代步。很多人常说“我一天到晚都很忙,哪有时间去锻炼”。殊不知,腾不出时间锻炼的人,早晚要腾出时间看病。
三是人和大自然越来越疏离,尤其是夏天空调的使用,对我们的身体非常不利。夏天出汗本是一个散湿的重要途径,可一进到空调房间,汗给收了,该出的汗出不来,该消耗的消耗不掉,身体里势必堆满了垃圾,堆满了湿邪。此外,有些年轻人觉得淋着雨漫步是件非常浪漫的事,不经意间湿邪也会入侵。
人们长期处于过度潮湿的环境中,稍不注意就很容易造成湿邪入体而引发湿症。我一个好朋友就是精神压力大,运动量少,造成体内湿气很重。后来她在网上找到了唯什么余什么白,提高皮肤新陈代谢,养脾祛湿,利水消肿。用了一个月左右,每天早上起床后,精神饱满,不再像以前那种昏昏沉沉的样子,心情也舒畅了。
去除湿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从饮食方面着手。科学饮食就是要均衡并且适量的摄取食物,不能够暴饮暴食,同时也不能节食。在日常的饮食习惯,女性也要遵守不偏食、挑食,才可以调理好肠胃系统,进而造成体内的水分代谢恢复正常。日常的饮食最好做到科学,多吃清淡的食物和少吃油腻食物。同时,要少吃生冷食物,如西瓜、沙拉、白菜等等,这些食物在日常摄取时要适量,或搭配一些能够降低寒性的食物。
三豆鳅鱼汤
泥鳅300克,红豆30 克,黑豆30克,赤小豆15克,绍酒10克,炮姜10克,生姜5片。将泥鳅放入清水内,吐净泥土,宰杀,去鳃及内脏,洗净。将红豆、黑豆、赤小豆洗净备用;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加入素油,将泥鳅放入锅中煎至7分熟后盛起备用。将煎过的泥鳅与洗净的红豆、黑豆、赤小豆、炮姜、生姜一同放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沸,小火熬煮2小时,放入绍酒,调入适量精盐即成。有清暑祛湿,健脾的作用。
赤小豆鸡内金荷叶粥
赤小豆30克,鸡内金10克,鲜荷叶1张,春砂仁5克,粳米150克。将鲜荷叶洗净,切碎,连同鸡内金一同放入砂锅,加入清水1000ml,大火浇沸,小火熬煮20分钟,放入春砂仁后再煮10分钟,去渣取汁。将淘洗干净的粳米、赤小豆放入药汁中,添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以小火熬煮成粥即可。有健脾利湿,清热消暑的作用。
薏苡仁橘皮粥
薏苡仁50克,玉竹10克,橘皮5克,大枣10枚,粳米200克。将薏苡仁、玉竹、橘皮与淘洗干净的粳米同置于锅内,加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熬,待米烂粥稠即成。有清热祛湿,健脾益气生津的作用。
茯苓茅根煲猪瘦肉
作用:祛湿除困、清热解毒。材料:鲜土茯苓适量、白茅根80克、红枣10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做法:各物分别洗净。土茯苓切块;茅根切段;红枣去核。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
五指毛桃鸡脚煲猪脊骨
作用:益阳健脾祛湿、活络强筋健骨。材料:五指毛桃100克、鸡脚3对、猪脊骨400克、生姜3片。做法:各物分别洗净。鸡脚去甲、敲裂;猪脊骨敲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五加皮生蝎子煲鸡壳
作用:驱风祛湿、舒筋健骨。材料:五加皮15克、牛大力30克(中药店有售),生蝎子45克,鸡壳1副,猪瘦内150克,生姜3片。做法:用胶袋盛装生蝎子倒入沸开水,烫约8分钟,洗净;其余各物洗净。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即可。
淮杞圆肉糯米酒炖鸡
作用:祛湿驱寒、健脾安神。材料:淮山25克、杞子15克、圆肉10克(中药店有售)、糯米酒50毫升、光鸡1只(约750克)、生姜3片。做法:各药材洗净,稍浸泡;光鸡处理干净,去尾部,切块。一起与生姜放进炖盅内,加入冷开水1250毫升(5碗量),加盖隔水炖3小时便可。进饮方下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