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本书作者事马克·科尔兰斯基,美国著名历史题材作家,他擅长剑走偏锋,喜欢从一些看起来简单的题目入手,把一件简单的事背后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揭示出来,最后得出的结果总是能远远超出读者的想象。
内容简介:
乍看起来,纸更像是一项不可能的发明——将木材或织物分解为细胞质膜纤维,再加水稀释,之后倒在一个平面上任其随意编织,便成了一张纸。但正是这项不可或缺的创造,伴随着人类的需求横空出世,成为记录人类行为和情感的载体,让记忆得以保存,让文明得以传承。
在过去的两千年里,造纸原料逐渐丰富多样,从纸莎草纸、羊皮纸、牛皮纸,到印度纸、日本纸、荷兰纸,造纸技术不断革新的同时,更带动了文明在世界各个角落的萌芽和发展。生长在尼罗河畔的纸莎草,原本是埃及人的食物,为什么会成为制作书写纸的的原材料?昂贵但不易磨损开裂的羊皮纸,如何取代纸莎草纸而成为一种先进文明的象征,继而带来文字书写方式及字母发音方式的一系列改变?曾经钟情于壁画和雕塑的达芬奇,为什么会被人认为“做不成任何事,因为他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纸的发明如何给予他施展才华的机会,并成就了第一个因为纸上画作而闻名于世的天才艺术家?
造纸术与印刷业相辅相成,成为推进世界文明发展的源动力,甚至有人说,没有纸,就不会有建筑学,也不会有文艺复兴,工业革命更是无从谈起。
在这本书里,作者马克·科尔兰斯基带领我们从世纪初的中国汉朝,沿着文明传播的路径,跨越天文、地理、宗教、法律、经济、音乐、绘画等领域,看造纸和印刷技术如何经由亚欧大陆蔓延至整个东西方世界,让文明的传播和传承变得更加高效、迅捷。
感想:
在介绍观后感之前我想先谈谈对在了解作者马克·科尔兰斯基的经历后的一些看法,马克·科尔兰斯基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的人,他不光在纽约和新英格兰地区当过厨师和糕点师,还经常环游世界,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在写出这本《一阅千年:纸的历史》之前他就写出来如:《万用之物,盐的故事》、《一条改变世界的鱼:鳕鱼往事》等佳作,并且风格一致,都是从我们身边常见的事务入手,去分析与深挖其背后被人们所常常忽略的事务间的联系,联系背后大量人物故事如画卷般铺展开来,让一段段生动的历史有了些与众不同的“味道”。这是我特别喜欢这个作者的点,而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广泛参与实践的同时,学会聚焦于身边的小事,从点到面逐步构建,我们就会发现新的事务,有属于自己的创新点。
回到这本《一阅千年:纸的历史》,这本书除了像传统历史书籍那样介绍了纸的来历以及纸在各国不同历史时期扮演怎样的角色,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以外。还从多个角度阐述了纸对于人类的意义,并且揭示了一个有关技术创新的有趣真相,即:很多伟大的技术,都会被发明不止一次。而纸真是被发明多次的代表,纸的第一次发明是物质层面的,发明的即是纸的本身,而第二次则是工艺层面的创造,发明的是稳定的造纸工艺,纸发明的过程就像是在跑一场马拉松,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才完成的。而人类历史上那些改变世界的发明都是通过不断的继承中发展的,这些发明的最终完成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而后世享受他们却仅仅只需动动手指,所以,当我们直接享受着人类几千年的智慧成果的时候,希望能多想想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务背后那些深刻的联系以及深埋的问题,时刻让自己的大脑活跃,说不定,你也可以发现问题,成为下一个改变世界发明的创造者呢?